民联寻求突破巫统种族论 借福利国概念摆脱困兽斗

《独立新闻在线》专访刘镇东(下)

【本刊梁康撰述/苏晓枫摄影】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选举策略顾问刘镇东点出,当前的政治舆论“战场”已受困在由巫统主导的宗教、文化及族群身份认同议题,伊斯兰党提出的“福利国”,正是让民联走出困局、将“战场”导向利于民联的政治及经济民主化议题的出口。

刘镇东(右图)引述独立民调中心自2008年大选迄今的多项民调的结果说,六成马来人知道和明白巫统贪污,但是当中愿意支持民联的马来人,最高峰则只有四成半表明愿意投给民联,还有15%是即使明白巫统贪污,但是仍然不敢投给民联。

询及这是否在于,民联一直以来突出巫统的问题,反而忽略本身作为替代政府的议题?他接受《独立新闻在线》专访时说:“巫统一直突出宗教、身份认同和族群(议题),而我们(民联)则是一直在应战,话语权并不在我们手上。”

“直到BERSIH(净选盟),政治民主化的东西才打得很强。”

今年7月9日,由来自公民社会团体联盟组成的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BERSIH 2.0,简称为净选盟)成功在政府的封锁下,在吉隆坡街头号召逾五万人的集会,表达要求选举改革的意愿,政府最终也在10月期间成立选举改革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承诺正式选举改革的议题。

冀福利国开拓言论空间

记者提及马来社会对伊斯兰党在民联内的地位的忧虑,例如,在聂阿兹抛出伊斯兰刑事法课题后,有学者即表达“希望民主行动党在此课题上有所退让,好让 伊斯兰党能向支持者交代”的看法,普遍反映马来社会的忧虑。换言之,他们可能认为行动党太强势,主导民联。若追溯308后多个争议,如“阿拉”字眼课题, 伊斯兰党给马来社会感觉“都在向友党退让”,因此他们希望能在刑事法课题上,保留一些空间。

刘镇东则认为,这是在于(舆论)“战场”的关系,如今处于巫统选择的战场,即要促成民主行动党或伊斯兰党要牺牲其一的局面。

“(如今)关键在于由谁主导这个‘战场’,若继续以宗教及族群作为主打,(民联将)走不出去,并卡在那边,形同困兽斗!”

他说:“其实伊斯兰党(如今)的福利国,是经过该党内部两派十多年争执后(而达成的),(该议题)就是(为了)要带出政治民主化。”

“如果伊斯兰党能够在福利国开拓(舆论)空间,‘战场’就很清楚。”

他也认为,其实民联三党对于政治民主化及经济民主化的议题大致上都已达到共识,比较棘手的则是宗教及文化议题,因此,要在来届大选走出格局,就必须主导战场,导向政治民主化及经济民主化议题。

马来社会未有舆论风潮

刘镇东他指出,其实“福利国”议题也是要尝试打破新经济政策,其实从“阿拉”字眼议题到丹州伊斯兰刑事法以前,伊斯兰党一直在尝试走在中间路线。

他认为,伊斯兰党如今要在吉兰丹州推行伊斯兰刑事法,其实存在担心失去吉兰丹州政权的考量。

“无论如何,我认为,(社会)整个大的(政治觉醒)感觉还未到,下届选举的关键及‘战场’,就是要把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民主化这两个议题打出来,但是迄今(有关议题)还没有一个很强的声音。”

“华人社会的感觉已经很强烈,但是马来社会还没有看到很大的论述。”

具体问及,是否要达到类似1998年“烈火莫熄”改革,他认同说,要达到像“烈火莫熄”的风潮,再进一步强化2008年308政治海啸。

“马来社会还没有达到风起云涌的地步,马来政治要(靠一股)风潮,不能纯粹只是看如何防守本身的议题,而是要带出像烈火莫熄的整个风潮,308是有一股东西,但是还没有出来。”

马来人关注公平甚于民主

询及马来社群舆论的背景,长期以来伊斯兰党谈论宗教议题,巫统则是族群议题,鲜少有关于自由及民主价值议题,因此是否要带动这些价值会比较困难,刘镇东说:“某个程度上,确实是这样,马来社会的价值可能不是民主及自由,但是却是公平。”

“当然,怎样定义公平是另当别论,但是新经济政策背后的基础理论仍是公平和正义,这论述在马来社会是可行的。”

他点出:“巫统彻头彻尾的整个论述就是说,华人或英国人对我们‘不义’,所以我们今天要纠正那个‘不义’,而其论述的价值就在公平与正义,从伊斯兰或马来人要谈民主自由论述会很难,但是公平与正义却是可以谈的。”

他指出,国阵如今也频频阻拦由民联挑起的议题,并形容国阵就像“墨鱼”,就是“不管你讲什么议题,就针对你的议题反击,喷得你满身墨汁,而无法进行下一步行动。”

他点出,巫统妇女组主席莎丽查的国家饲养企业的“养牛”议题,就有一些部落客点出莎丽查的丈夫及儿子通过有关计划获得的薪水并不公平的问题,如果能更强烈地推动整个议题,这会是一个空间。

绩效论不适合马来社会

另外,对于在野党过去在非巫裔之间盛行的绩效论述,刘镇东认为,其实绩效论述不太适合马来社会,因为对马来人而言,其主流论述是认为本身为弱者,而绩效则是强调强者才能获胜,因此未来的方向应该跳脱绩效论述,以团结互助及均等机会的价值为主。

“当然,无可否认,绩效论述拥有其时代背景,即很多非马来人没有获得(公平)机会,但是我们(如今谈及)要平等机会,不在于说强者就要获得权势,关键就在如何确保强者如何扶弱。”

“通过均等机会,将可以让我们跳出旧的辩论,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跳出去,从中找到交集点。”

行动党需适应时代转变

对于行动党在民联组成以前,主要政敌是马华公会,因此往往以很高的姿态批判后者有关国阵对待非巫裔的问题,然而,如今民主行动党在民联要和盟党合 作,能否适应,刘镇东认为,能否适应在于个人的看法,而他本身是在1999年加入民主行动党,即正值“烈火莫熄”改革的时代,而他个人当时就希望,该党能 够以全民姿态去面对国阵。

他也坦言,适应转变其实是每一个政党都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民主行动党内不同领袖来自不同背景,有的是来自“烈火莫熄”背景,也有些是纯华人或纯印度人背景出生。

他也引述已故伊斯兰党主席法兹诺(Fadzil Noor)在2000年伊斯兰党大会上致词时的一段谈话,作为当前情况的借镜。

“他(法兹诺)说,我们现在突然间多了很多党员。突然间多了很多城市、不同背景的党员。我们现在不能够让这个成为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我们要让这个成为我们加分的,是为我们加分的。我们要认知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但是,怎样从这个巨大的变化里面,让我们更加 壮大。”

刘镇东说:“我觉得,我们今天面对的东西,其实也反映出社会的改变。”

他表示,政党的作用就如一个平台,吸纳不同的东西,从而探寻出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独立新闻在线》专访刘镇东(上)冀民联认清弱点互补不足 刘镇东倡行动党主攻城市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