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
- 15 April 2012
- Uncategorized
过去十年来,写了不少时评,其中最喜欢的一篇,是在2009年12月31日发表的题为“等待中的国度”(a nation in waiting)的英文评论。政府今天的半吊子改革,如果在1992年实行,肯定掌声如雷。但1992年已是20年前。换句话说,我们在政治和经济改革上已经蹉跎了20年。
“等待中的国度”其实是一本1990年代初书写印尼政治的畅销书书名,描述着印尼在等待政治改革过程中的焦虑。印尼在1998年的阵痛中,重新站起来,现在民主化逐渐成熟,经济在量在质都不断地成长。
2010年3月公布的《新经济模式》现在早已被政府置之脑后。当时草拟这份报告的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也关门大吉。现在首相署Pemandu推动的经济转型计划,其实不是《新经济模式》建议的经济转型计划。前者推销的是许许多多的个别投资计划,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谈的是制度和政策的彻底改革。也正因为后者谈的是全面的改革,需要坚决的政治意愿,决策者最后选择了马哈迪主义式的各种投资名目充数,顺便也把“乌鸦嘴”的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一并关掉。
国家经济理事会这“乌鸦嘴”,曾经很沉重地指出,马来西亚经济在1992年就达至“中等收入国家”的位置,我们也从此困在其中。
从经济的角度而言,马来西亚在1992年时,面临两种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一则朝高工资、高技术、高生产力的方向走;反观则是大量引进外劳,继续低工资、低技术、低生产力的恶性循环,最终选择了后者。世界银行本周公布的《大马经济观察》报告,提出“现代化的就业”,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迫使马来西亚作深切的反省。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1991年马哈迪提出2020年宏愿、1993年安华提出新马来人的说法,1990年代初欣欣向荣,年轻的马来人容忍马哈迪一人独大的政体,因为他们在等待马哈迪离去,安华接班的可能性。结果,新的势力没来,旧的势力反扑,一转眼又是十数年。
首相纳吉于去年马来西亚日前夕宣布的解除内安法令、废除紧急状态、允许集会等所谓的小开放措施,实际法案提上来时都是货不对办的。例如,集会法原本要求集会者在30天前通知警方,后来因为缅甸修新法只需要5天通知,马来西亚的新法改成10天通知。曾几何时我们竟然跟在全世界最不民主的缅甸后头?本周提呈的废除内安法令的系列修法,除了新的替代法案保留无审讯扣留而让人诟病之外,在《刑事法典》偷渡了一个新的莫须有罪名“危害议会民主的活动”。
政治评价很多时候是相对的。如果这些半吊子的修法,发生在1992年,纳吉政府会像此时此刻的缅甸政府般获得全球一致的赞誉。但是,我们身在2012年。我们经历了烈火莫熄,我们经历了308,还有阿拉伯之春,与BERSIH 1, 2 和3。
马来西亚人对民主的期望,比20年前高出很多,纳吉政府最好明察。
本文刊登在《星洲日报》言路版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22 Sep 2023·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 16 Sep 2023·
𝗪𝗵𝗮𝘁 𝗜 𝘂𝗻𝗱𝗲𝗿𝘀𝘁𝗮𝗻𝗱 𝗮𝗯𝗼𝘂𝘁 𝘁𝗵𝗲 𝗵𝗶𝗴𝗵𝗲𝗿 𝗽𝘂𝗿𝗽𝗼𝘀𝗲 𝗼𝗳 𝗵𝗮𝗹𝗮𝗹 𝗶𝗻𝗱𝘂𝘀𝘁𝗿𝘆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