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组织应涉及政治吗?
- 28 May 2012
- Uncategorized
马佛青在428集会前发文告支持净选盟的诉求,一些佛教团体提供集会地点与上街,一些出家人也积极参与集会,在佛教界引起不同的看法。马佛青特于日前举办“佛教组织应涉及政治吗?”的讲座,现特整理当天讲座的重点内容。3
黄添送:参与要有 思维与策略
我的立场是支持净选盟2.0不支持净选盟3.0。为什么?去年当我与佛友在面子书讨时有共识,佛教需要醒觉的运动,佛教徒除本身修行外,也要去对社会议题有一定的见解,故支持净选盟2.0。为什么净选盟3.0我的立场相反?主要我认为目前的佛团水准不够成熟,不像其他宗教参与很久,我们跟人家的尾巴跑,因每场政治运动很多人的目的不一样,有不同的议程,容易被利用,因此有所保留。3.0一些佛团号召信众或发文告,然而这些团体需要有其代表与认可性。马佛青总会以其立场发文告,是否受到全体会员团体的委托?若团体已成熟没问题,若没明确立场,只是别人参与我也参与,心态不太好。
要有承担力量与勇气
菩提工作坊的会员或许有共识,但若发生意外,团体要有承担的责任,我个人看法是,个人上街不反对,但号召信众要有很大的承担力量与勇气。佛教徒要和平示威容易得很,每个道场都有冷气,何必要在太阳下热曝晒?两三百个佛教团体都可办和平静坐。我们要思考对静坐示威的内容是否透彻了解,不是人云亦云,参与就是好人,反对就是坏人的两极化。要更有智慧去处理,看的更透彻,去引导信众,进而针对不公不正的议题提出看法与参与。我个人认为佛青与菩提工作坊在策略上有改善的地方,要提高对课题的醒觉力。有时,我们佛团不妨做“机会主义者”,要有更多的思维与策略,两边都施压争取福利,重要时刻,提出要求应有的权利与东西。假如佛教团体要参与政治,要有更多的认识,要懂得善用“政治手段”,来捍卫自身族群与宗教的利益。
洪祖丰:参与政治要有主次之分
佛青不是第一次发表文告,去年的赵明福事件,佛青也发表文告,过后往往有两个反应:㈠支持、㈡反对。今天我想从入世佛教在公民社会的角色来看待,何谓入世佛教?佛教的入世佛教运动(主要来自南传佛教)在学术界被肯定。1930开始,后在殖民时期进入高峰期。缅甸的独立是由出家人发动的。 斯里兰卡Rahula法师早期也参政,后也成为学者,联合在家出家组成政党。印度的安贝克博士于1956年带领50万贱民皈依佛教,那是印度重要的社会运动。越南吴庭炎政权时期,释广德法师在西贡街头自焚,轰动全世界,造成国际舆论,后期则有一行禅师推动和平反战运动。入世佛教有三个基本特色:㈠修行是要减少个人的贪嗔疑三毒,但建制的三毒也会影响个。㈡因缘和合,因众生是一体的,对不好的建制不能置身度外。㈢公民优先,先肯定公民地位,过后才是宗教身分。入世佛教的基本特色:㈠群体、群众运动;㈡激进、主动的;㈢非暴力,虽激进但强调和平。理论基础:㈠佛法本是出世入世并重;㈡僧团的使命,佛陀当年也是社会制度改革者。
当权者将宗教个人化
殖民时代,当权者将宗教个人化,现在宗教团体应扮演公民团体的角色,无法避免涉及公众议题,不然会被边缘化,或成为伪善,不过若介入,可能会面对分裂,失去“中立”的姿态或调和的地位。个人是否支持?我想可介入,以下是一行禅师的论理基础:㈠不可利用寺庙去谋取私利,㈡不要介入政党,㈢反对任何压迫,㈣不要介入党派冲突。台湾学者游祥州有四要点:㈠不可滥用宗教资源,㈡动员的宗旨不应超出宗教信仰目的,㈢法师不应被神化,㈣信徒对宗教师或团体要有理性的检验,不可盲目跟从。最后,我个人认为佛团参与公共议题要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因不可能涉及所有议题。我个人认为华教课题最靠近,但较少触及。
刘镇东 :宗教需跟上时代精神
什么是政治?与宗教有什么关系?佛教徒本身是否可有政治观?或与佛团的政治观不一样?首先说说宗教与政治关系,宗教除生老病死修行外,其所在意义在哪?宗教的角色很重要,它处理的是价值分配。“竞选政治”是短线的,但宗教可扮演价值分配角色。若政治人物有宗教关怀情操,对生命价值有所认知,爱护生命、爱护人权,这价值观会令他在政治上扮演好的角色,而不只是为下一场大选做准备。政党是利益分配,但宗教是价值分配,错的政策影响人民。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政策,“政党政治”不重要,政党更换也不重要,但宗教可产生影响,要了解是否政策出了问题,这更重要。有两个东西,佛教可以去认识:㈠贫富差距,㈡对人的平等。另要思考如何回应,对资源能源分配,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其实也是政策问题、国际政治所造成的。
宗教与政治难以分割
“宗教私有化”是殖民地政府的政策。1817年,印度发生暴乱,英政府了解不能用过硬手段,于是将宗教变成私人领域(婚礼、生活等仪式),使宗教不能关心政治,成为统治者的工具,通过宗教政策来延续当权者的政权,其实宗教与政治是难以分割的。世界上很多改革的大事如东欧共产政权与菲律宾马可斯政府倒台都与宗教有很大的关系。在佛教国家,泰国佛教直接参政,缅甸与藏传佛教都与政治有密切关系。我想佛教团体在时代精神这部份要拿捏得很清楚,如果大家都感受到要往同一个方向去,若不参与,与时代精神脱轨,最终将被参与者唾弃,如果无法理解时代需要或大家的认同企愿期许,就跟不上时代精神。
宗教不是利益分配
宗教不仅要跟上时代,有时还要引领与带领时代,不能采用对朝野政党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其实除了“政党政治”,那无需靠边站,那由政党来搞,但在大是大非,在政策上,宗教团体应扮演好角色,从佛教价值去思考政策问题。它不是利益分配,不能贪图蝇头小利或甜头。作为公民,作为佛教徒,要明白的宗教如何引领我去参与。我虽不是虔诚佛教徒,但家里的佛教背景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的政治关怀或许无法在短期理实现,但我的个人关怀会继续坚持,如公共交通(我国摩多骑士的死亡率是全世界第三高,那是马哈迪时代国产车政策,忽略公共交通建设所造成的)、死刑、鞭刑与监狱制度,因这些都直接影响一个生命,佛教团体应去关怀。佛教不应仅是去监狱帮助死囚作心理建设,或摩多骑士死亡只做慰问与救济,因那是一种政策造成的,要与之接轨。希望佛教在政策与价值分配上,以及众生生命关怀上能更进一步的思考。
【听众回应与提问】
薛振荣(马佛青总秘书):
首先要谈菩提工作坊借出场所供428集会,那不是资源滥用,我们从电影中看到在战乱时候,许多教堂寺庙都作为庇护之用。至于佛青对华教问题较少发表意见,因我们是全国佛教青年团体,要具时代眼睛,不会仅局限于华教,只要涉及公众利益,议论都会参与。佛青发文告不是支持净选盟,只是支持净选提出的八大诉求。马佛青也无号召信众”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16 Sep 2023·
𝗪𝗵𝗮𝘁 𝗜 𝘂𝗻𝗱𝗲𝗿𝘀𝘁𝗮𝗻𝗱 𝗮𝗯𝗼𝘂𝘁 𝘁𝗵𝗲 𝗵𝗶𝗴𝗵𝗲𝗿 𝗽𝘂𝗿𝗽𝗼𝘀𝗲 𝗼𝗳 𝗵𝗮𝗹𝗮𝗹 𝗶𝗻𝗱𝘂𝘀𝘁𝗿𝘆

- 12 Sep 2023·
Green transition as a new investment opportunity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