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主义与人口

种族主义走火入魔时,往往就和女人的肚皮过意不去。怎么说呢?种族主义去到最恶劣的时候,就是在算人头,往往与人口的数字游戏、生育和移民,纠缠在一起。

先说邻国新加坡。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该国上周的国庆日演辞中,再次感叹生育率低,呼吁不要等到龙年才生育。

然而,吊诡的是,一边厢喊生育不足,另一边厢,新加坡在2011年大选其中一个导致执政党翻筋斗的课题正是人口暴增,只是暴增的是以外籍人口为主。新加坡从1980年的240万人口增加到2011年的520

人。

问题是,为什么新加坡需要那么多人?表面的理由都是堂皇的经济需要:汇集人才才能让新加坡保持竞争优势。又或者因为国人不做粗重工作,需要移民工人。要汇集人才,不一定要大量增加人口;大量增加非技术型外籍工人实际上并不叫汇集人才。

人口增长政策的经济理由往往很牵强。世界上人均最富裕、生活素质最高的国家,如瑞士、瑞典、挪威,都是人口不多、经济却相对正义的国家。

人口暴增,特别是外籍廉价劳工暴增,导致新加坡中低阶层生活困顿、公共服务品质降低,最终在选举中形成政治风暴。

新加坡人口政策背后其实是种族主义政策。其中,马哈迪时代的7千万人口政策,多少冲击新加坡领导人的思维。但是,追根究底,新加坡的李光耀和马来西亚的马哈迪,其实是出自同一个时代、同一个模子的种族主义者。

马哈迪提出7千万人口政策的经济理由也是荒谬得离谱。他认为马来西亚要工业化就得生产汽车,但是生产了汽车以后国内内需不足,所以要国人多生育、多买国产车。

马哈迪增加穆斯林人口的比例和新加坡政府要维持华人75%的潜政策目标,可说是同出一辙。马哈迪的穆斯林人口包括印尼人、孟加拉外劳等,新加坡则不断引进中国国籍的廉价劳工。

在两国的种族主义政策底下,最终在就业方面受最大伤害的是马来西亚中下阶层的穆斯林,和新加坡的华裔中下阶层非技术性工人。

感受马哈迪式种族主义最为深刻的地方是沙巴。沙巴外籍人口暴增至少有40年历史。1970年人口65万人、1980年人口93万人、2000246万人,2010312万人(其中外籍人口27%)。沙巴也是全国贫户最多的州属。沙巴人要求成立皇委会调查外籍人口暴增的呼声,至少已20余年,最终因为两名国阵国会议员选择脱党,迫使首相纳吉正式成立皇委会,尚算是一个起步。

只有告别种族主义才是长远的正途。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