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大选:决战在经策

第十三届大选决战在“中间”:关键在于,到底是民联,还是国阵可以代表全民的愿望和理想,而不是一味偏激地挑起单一族群的恐惧和仇恨。最关键的是政治辩论,尤其是经济政策。

来届大选将决定马来西亚未来的经济政策,是否沿袭国阵帮助朋党发财为主旨的经济模式,还是开展确保全民生活水平水涨船高的进步理想。

国阵长期执政,只得个急就章政策

国阵自1955年自治邦选举以来,在半岛不间断地执政长达57年,算起来马来西亚成立也整整49年。按照常理,这老字号应该比谁都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提出深远长期的规划,但是国阵的经济论述除了“维持现状、维持稳定、熟悉的魔鬼比未知的天使来得好”之外,剩下的只有三个“急就章”重点:

第一、  派钱只求赢取选票;

第二、  批评民联的经济政策为民粹主义;

第三、在大选后推行GST货品消费税减赤。

急就章1:国阵派钱VS民联治本从表面上看来,国阵和民联都在“派钱”,到底有什么差别?

让我们回顾当初国阵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派钱的。国阵政府于2011年8月在民联政策逼迫下,决定“依样画葫芦”,铤而走险地派出500令吉。国阵政府并没有政治魄力和意愿直接向朋党开刀,最终在副首相慕尤丁的建议下,由首相署表现及传递系统单位(PEMANDU)制定一个大马援助金(BR1M),派出500令吉作为临时措施。可以这么说,一个大马援助金的派钱策略只是国阵用来应付民联政策竞争的急就章,而没有全盘的政策思考与改革。

反观,民联的政策建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当下的处境:马来西亚长年的经济危机是渗透在整个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之中的。国阵执政马来西亚经济的长期危机是国阵执政这些年,造就了一小撮朋党,却让大部分的国人过着吃不饱饿不死、债台高筑的生活窘境。

  • 6成人口家庭收入不过3千令吉,其中4成人口家庭收入不过1千500令吉;
  • 家庭债务是国内生产总值的77%;家庭债务之于可支配收入是140%,是家庭欠债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 33%的工人每月收入700令吉以下。

民联认为经济改革必须直接对准这60%每月收入不超过3千令吉的家庭,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是核心任务。于是,在2011年7月间,民联三党民主行动党、人民公正党和伊斯兰党宣布起草2012年民联预算案。

民联主张要想办法让大部分低收入的家庭手上有多一些钱花,才能有效改善这些家庭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困局。也就是说只要他们的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增加,他们并不会像朋党们把钱存到瑞士银行,而是把钱花在国内经济,进而达到“水涨船高”的乘数效应(multiplying effect)。

事实上,确保大部分国人生活过得好一些,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显得尤其迫切重要。马来西亚和亚洲许多国家过去都得仰赖出口导向政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压抑工资、压抑货币都是扶持出口的例牌政策工具。如今欧美陷入长期高失业率,没有能力购买亚洲生产的产品,于是亚洲和马来西亚为了保住自家的经济发展出路,就确保中下阶层的可支配收入或消费能力,才足以支撑亚洲的区域与国内市场。

长远来看,中下层阶级生活过得不好、工资不出头、贫富差距巨大,都是造成社会治安不靖的可能源头,甚至会冲击整体社会的安危。因此,民联主张必须全盘理解、严谨策划,提出以下与广大的中下阶层息息相关的面向:

工资

  • 倡议1千100令吉最低工资(国阵制定900令吉提高工资之余,政府必须减少无技术外劳人口,过度依赖外劳让低薪阶级的薪金无法提高,也拖慢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进程;
  • 动用各种奖掖和优惠协助工商服务业的自动化和技术提升,减少对廉价劳工的需求;
  • 通过各种政策,包括协助建立公共和私人托儿服务,鼓励妇女就业,从而提高家庭收入。

可支配收入

一般国人,尤其是低收入和中产阶级,因为政策不当和公共服务不佳,耗在交通、房屋、教育、医疗和治安的开销庞大,导致可支配收入减少,甚至满身债务。

民联2013年财政预算案提出:

  • 交通 – 减免汽车国内税,让汽车价格降低,减少国人的债务负担,让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同时全面发展以巴士和巴士快速系统(bus rapid transit)为基础的多元交通系统,在一任任期内让国人减少对于私人汽车和摩托的依赖;
  • 房屋- 除了打压房价,也要推介新的观念,包括尽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不必购买的社会房屋;对于中产阶级则发展政府与个人联合拥有的房屋合约,减低个人的房屋借贷;
  • 教育 – 大学免费、债务减免,让年轻人可以不必承担庞大的债务进入社会;
  • 医疗 – 全面改善政府医院的服务,同时确保官联不再成为私人医院拥有人,减少医疗服务两极化的状况。
  • 治安 – 确保警察全面投入维护治安工作,而非“搞”政治。

如前所述,朋党的足迹几乎充斥在小市民生活的每个环节,但国阵却拒绝反省检讨这个严重的问题,即使长期执政也只愿避重就轻地提出各种头痛医脚的扭曲政策。因此,打破国阵政府治下的朋党垄断,也是民联2013年预算案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可支配收入的重点之一。

民联将打破赛莫达对白米和糖的垄断,也将减少收费大道,特别是免除南北大道的收费;朋党对卫星电视、对政府医院供应药剂等等的垄断;网际网络的寡头控制等打破以后,都会增加国人的可支配收入。

朋党在不知不觉中,蚕食了老百姓的资源,换政府,就是为了让生活变好。

急就章2:国阵胡乱批评VS民联可行政策

执政如此久的国阵老字号,在面对民联惠民政策的挑战时,除了派钱,就是指责民联的计划不切实际,会让国家破产。

民联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是要通过上述各种政策,在执政五年内达到国人至少每月有4千令吉的家庭收入。民联要摆脱以土著股权作为目标的政策思维,取而代之的是以家庭收入作为政策目标,希望可以真正帮助到土著贫户,也在政策面协助任何族群的贫户,让马来西亚各阶层有需要的族群得到照顾。

民联承诺最低工1千100令吉,提出免费高教计划、减免汽车国产税等政策,从提高国人的可支配收入的目的出发,以期达到“水涨船高”的格局。

民联要为马来西亚下一个20年的经济做准备。

急就章3:国阵实行货品消费税VS民联同预算多做20%

在金融界指出各类津贴过高、政府财赤过高的反应时,国阵政府开始在金融界放耳语,指政府将在大选后涨石油价,也将在2014年推行货品消费税(GST)。

民联认为公共交通发展尚未完善,以致国人被迫依赖汽车和摩托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国阵贸然涨价,最终受苦的是小市民。以阿都拉政府为例,2008年6月4日政府把油价从1.80令吉调高至2.70令吉,不到三个月,就发现电单车车祸死亡率高升。

从政者不得不警觉的是,经济政策不止关乎小市民的生活,甚至还对生死存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油价上涨,公共交通不完善,导致许多国人转以摩托代步,死亡率顿时增加。

同样的,那些推动实行货品消费税的“专家们”认为,政府财赤唯一的出路是通过征收新税。国阵的部长们说,纳税的国人太少,唯有通过覆盖面最广的货品消费税,才能向更多人纳税。

这是国阵政府缺乏针砭时弊的能力的最佳实例。我们应该先诚心地问为什么纳税人那么少?尽管我们并不排除有人逃税的问题,真正的原因是:大部分国人的薪金工资收入低,根本没有达到需要缴税的标准。换言之,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太少人纳税,而是在于在太多人的经济水平太低。国阵政府跳过问题根源不谈,鲁莽短视地赞同货品消费税措施,无视广大人民生计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政府的责任是要改善国人的经济水平,同一时候,政府也必须正视贪污,通过打击贪污节省浪费,进而减少财赤。

民联的目标是,在现有的政府资源的基础上,用同样多的预算,但为国人多做20%的事。民联执政各州证明,减低贪腐、降低资源的浪费、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可能也是做得到的事情。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