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行动

民主行动党、伊斯兰党和公民社会的领袖们,在1987年的茅草行动遭遇牢狱之灾中,建立的深厚互助关系和坚定的改革意志,成了此时此刻的共同精神泉源。

25年前的今天是马来西亚政治史上其中一个最为黑暗日子。106名政治工作者和社运分子,在代号“茅草行动”的大逮捕行动中,被政府援引内安法令扣留。包括《星洲日报》的三家报馆也被令关闭。

震撼全国的大逮捕结束了敦马哈迪漫长的首相生涯中的第一个喧闹、但相对民主的时期(1981-1987)。

马哈迪从胡申翁手上接过相位时在巫统党内势力不强,可信的部将也不多。马哈迪通过“民主”形式,让副手慕沙希淡与东姑拉沙里全面在1981年和1984年的巫统党选中全面开打,为自己的政权争取时间和空间。

但马哈迪独断的政治领导风格,最终把对手逼上梁山,拉沙里与慕沙结盟为B队在1987年4月的巫统党选中挑战马哈迪-嘉化的A队,在算票中心停电后以区区43票险胜。马哈迪在胜选后革除多名支持B队的部长和各级领袖的官职,包括前首相阿都拉、新山国会议员沙里尔、新闻部长莱斯雅丁等人,进一步扩大战线。

马哈迪政府的第一期,其中因为马哈迪本身的权力基础不强,却在政策的施行上独断,引起了很多的不满情绪,包括伊斯兰运动的崛起、因为反对马来种族主义的非马来人政治抗争、还有城市精英通过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

4月的巫统党选到10月之间,马哈迪政府在风雨中飘摇。也就在这个时期,巫统政客鼓动种族主义情绪,激起千层浪。

10月18日更发生士兵阿当在吉隆坡秋吉路持M-16机枪发飚事件,全城草木皆兵。

茅草行动让马哈迪重新掌握主动权,通过被抄起的种族主义喧哗把主要政敌收监,也警告巫统党内的政敌(2001年4月逮捕公正党依占、蔡添强等人,也是弱势之后、重夺主动权、警告党内派系的异曲同工。)

1987年10月被捕的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伊斯兰党署理主席末沙布等人只是刚出道的年轻政治工作者。马哈迪用他的牢狱,把所有反对国阵的异见领袖,第一次“团结”在甘文丁的围篱内。

他们突然发现,族群、宗教的对峙,国阵是最终的得利者。族群、宗教的对峙,是国阵延续政权的万灵丹。

执政党掌握主要媒体资源、恶法、经济资源,并且通过族群分而治之策略,以族群和宗教分化在野党和民间运动,形成大家都反对国阵,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

马来西亚政治的格局,当所有反对国阵的政党可以结盟,当巫裔选民不再害怕行动党,华裔选民投选伊斯兰党,国阵的一党独大的政治霸权就会瓦解。

1987年10月那难以磨灭的惊栗和愤怒,四分之一世纪以后,在国阵看似频临崩溃时,成了民联的集体精神泉源。

备注:此为原文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