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联盟与99%
- 10 November 2012
- Uncategorized
在两党对峙的全国性民主选举中,很多时候是谁赢得中间游离的选票就能胜出,即我所说的”决战在中间”。很多人把中间游离的选票视为一群机关算尽、不关心国事的务实选民,但往往中间也可能是热情的。谁能把不同的选民群结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胜出的机会就自然提高。
奥巴马总统连任成功,除了出人意料的桑地风暴,更重要的是他的两条竞选主轴:在身份政治上赢取青年、少数民族、妇女、同性恋等群体的全力和热情支持;在经济上强调政府的调节角色和互助精神,与白人工人、中产小户、及其他的”99%”同在。
类似的大联盟在美国是有先例可循的。罗斯福总统通过政府介入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拯救大萧条,得到工人的强大支持。肯尼迪回应民权运动的诉求,以联邦政府之力,落实黑人平权,奠定民主党的黑人选票票仓, 克林顿则为民主党添加西班牙语系新移民的支持。
共和党方面,里根总统在经济上推动小政府,但在身份政治上比起现在对妇女、少数民族、同性恋非常不友善的共和党来得相对温和,在当时赢得中间的支持。
这次的美国总统选举,经济是最重要的议题。克林顿在民主党大会上说得好,美国人要在民主党的”同甘共苦”(”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 还是共和党的”自扫门前雪”(”You’re on your own”)经济哲学中选其一。
共和党在极端右派政党的影响下,强调削减政府开支特别是社会福利,打造小政府,进而为富人减税。反之,奥巴马任内在医疗改革上作出相当努力,在选举中不仅强调政府在调节经济、确保”美国梦”机会平等所扮演的功能,也指出经济要复苏,就需要有更多的工业就业机会等的政策论点。
《经济学人》称奥巴马的胜利是”宏观经济学”的胜利。罗姆尼和共和党对经济片面的看法,没有看到经济增长需要大家都有钱消费的基本逻辑,没有清楚地说明要如何创造就业机会。此外,埋怨小布什把经济搞垮的,多过埋怨奥巴马拯救经济不力的选民,也对罗姆尼不利。
罗姆尼也是栽在自己属于1%的经济贵族,并且曾说他的竞选不需要理会”47%没有纳税”(的穷人)。所以,也有人称本次选举结果为”1%的败选”和”99%的胜利”。
马来西亚的政治,其实也有类似之处。哪一个可以建立多元族群大联盟的阵线,赢得多数席次的可能性就比较高。同时,哪一个阵线可以代表99%的经济理想,就比较可能赢得政权。
备注:此为原文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7 Nov 2023·
Thinking Strategically for Malaysi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 6 Nov 2023·
Bringing Malaysians back to the cities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