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

stadium12013年的大选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来选民与非马来选民的“交叉抉择”:即马来选民是否接受民主行动党作为新政府的成员;支持改革的非马来人选民是否热切支持伊斯兰党。当民联的政治结盟效应发挥,各族选民作出“交叉抉择”,国阵的政权将不保。

8年前的2月1日凌晨,结束了旅学澳洲四年生涯,返抵家门。原本还要重返澳洲念博士写“马来西亚大反对党联盟”(the greater opposition)。博士班录取了,结果因为我的政党背景而没有拿到奖学金,留了下来没再离开,后来在马来亚大学念了个硕士。8年后,国阵垮台好像很有可能,我们用这些年一起谱写“大反对党联盟”的事迹和实质内容。

荣誉学士论文写伊斯兰党党内政治之后,想用博士论文探讨国阵威权体制垮台、大反对党联盟成型、取代国阵的可能。

之所以写伊斯兰党,是2001年9月的冲击。911发生时我已在澳洲,看到社会对伊斯兰的恐惧和误解,想理解伊斯兰政治的多元性,告诉大家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不是铁板一块的。9月22日,民主行动党退出替代阵线,那一刻异常的沉痛。一直相信,只有在野党结盟、走向中间,才有取代国阵的可能。替代阵线走不下去,就等于国阵继续执政。也因此,很想了解伊斯兰党到底是个怎样的政党。

2004年大选,在野党在222席当中只赢了19席,溃不成军。在那样的氛围当中,告诉自己,多读几年书,希望在这个国家比较需要反对党、比较像我这样做政策和策略的人的时候,才全身投入前线选举政治。

但也因为没有再出国念书,而赶上了马来西亚民意变化最大的年代。

首相阿都拉改革的呼声,令很多人动容,但他挟着庞大的民意,却在2004年大选后不久就一再向保守势力妥协。2005年7月巫统大会希山举剑,切断巫统的非马来人支持。也在同一个时候,民主行动党、伊斯兰党和人民公正党秘密会商,决定以选举改革作为最低共同纲领。

国阵之所以可以继续执政,因为在野党被族群、宗教议题分化,马来人害怕民主行动党,非马来人害怕伊斯兰党。民主行动党和伊斯兰党在议题上必须走出国阵设立的场域。制度民主化和经济平等是我们共同的纲领。

自2005年7月以来,我们经历了2007年11月10日的BERSIH大集会、2011年709的BERSIH 2.0、2012年428的BERSIH 3.0。

2013年1月12日在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宣布独立的默迪卡体育场,在十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出席者面前,安华高喊“默迪卡”,群众回以“人民”,取意“人民独立”,也有“二次独立”的说法。无论2013年第十三届大选的成绩如何,马来西亚2.0已经诞生了。

马来西亚2.0最基本的功课是,从族群政治动员走向公民政治参与,从最终利惠朋党的种族经济的“恐怖平衡”说辞跳跃到公平与平等机会、团结互助的共赢论述。

(本文节录自刘镇东新书《决战在中间:共创马来西亚2.0》的序文)

备注:此为原文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