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冷战的漫长告别

《火箭报》,烈火世代〉,201098

收录在《小市民的政治经济学》第四辑〈制度改革〉 (第206-209

 

1989那一年,柏林围墙倒下,冷战终于宣告结束。马来西亚政府与马来亚共产党之间,自1948年以来长期的不宣而战,也在同一年随着合艾和平协议签订而终结。然而,相隔二十一年以后,大马皇家警察的组织结构竟然还像国家陷入战争般运作。

事实上,丹斯里慕沙哈山的离去,交棒给丹斯里伊斯迈奥马,并不会为警察部队带来什么实质的改变。除非警察重新检讨它原初的使命,并执行2005年赛丁皇家委员会所建议的新使命——反贪丶清廉丶倡行人权。

在冷战期间,马来西亚皇家警察,曾经是打击共产党力量的主力部队。迄今,美国一些安全专家论及伊拉克和阿富汗议题时,仍然会提到皇家马来西亚警察当年的策略,作爲多管齐下打击内战对手的经典案例。

1948年至1960年的马来亚紧急状态,特别是首五年,曾是一场激烈的内战。不过,英殖民政府爲了避免伦敦的保险公司以战争为名涨价,一直拒绝称谓为内战,以便株连英国种植公司以及其他英国企业在马来亚的其他经济利益。

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将这场战争的本质,定位为政治性而非纯粹的军事行动。因此,在动员结构上,以民事而非军事人员为领导核心丶特别重视情报单位与心理战术。在这个逻辑下,警察顺理成章地走在最前线成爲战争的动员领导单位,配以全国性单一的指挥链,以及一支在数年内以倍数扩张的警队。马来亚的全国武装部队真正要在1956年才成立。

今天的马来西亚皇家警察部队,是在那样的特殊历史情境下诞生的产物。比起全世界的警察单位,它是非常独特的组织。许多发展中国家设有强大、遍布全国的单一指挥系统的军队。相较之下,大多数国家的警察部队的规模就小得多。甚至,在某些情况,警察只是军队体制的一小部分。例如,印尼警察是在不到十年前才与军队分家。其他国家如澳洲或美国,警察是由州属甚或县市政府所管辖的地方性单位。

反观,马来西亚皇家警察不仅有全国统一的指挥链,直至1980年代初,警察的编制比军队还来得强大。这跟其他国家的同等机构比较起来,显得大马皇家警察是不寻常地强大。普通行动部队(Pasukan Gerakan Am, PGA;前身为野战部队),当时是警察的准军事单位,负责站在最前綫与共产党战斗,反而军队只是扮演支援的角色。

情报战与心理战术被认为是这场内战胜利的核心因素,所以政治部可说是警察的核心。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政治部的人员编制甚至比刑事调查组聘雇更多的人手。

2010年警察部队的总预算为马币45亿,而同年的人事编算为122,655人。根据内政部长在国会答复我的质询,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为止,实际人事聘雇为107,455人。

马来西亚1997年的犯罪指数首次超过10万宗,2007年则翻了一倍,首次超过20宗。经济萧条大概是最初导致的罪案激增的因素,但是,警察的无能则使罪案越来越严重。每当回应媒体对罪案激增的喧嚣,甫上任为全国总警长的丹斯里慕沙哈山,不断地重申:我国需要额外6万名警察来打击罪犯。

问题根本不在聘雇更多警察人员与否。根据国际刑事警察组织(Interpol)的设定,最理想的警察与人民比例是1:250。如果每位马来西亚警察确实在打击罪犯,比例应为1:270,与该组织所设的理想比例相去不远。

这是优先顺序的问题。

普通行动部队和政治部分别雇佣了12,746和7,643名警官和人员。面对罪案激增,本来应该人强马壮的刑事调查组却只有8,449名人员。有趣的是,刑事调查组和政治部在2005年分别拥有6,000名人员。在没有更改组织哲学和目标的情况下,提升警察人员人数,跟过往一样,只会让我们看到新雇人员按原本的格局分配。

另外36,669和10,788名人员分别在管理部和後勤部。根据赛丁皇家委员会的报告,2005年约有30%的警力,属办公室工作的内勤人员,而他们的职位实际上可以轻易地由一般公务员取代。换言之,警方届时将会有至少30,000名受过警察的人员在街道上维持治安。政府迟至今年才采纳这项建议,并用零敲碎打的方式重新部署了6,751名内勤警员到街上,并由3,557名公务员来填补办公室的空缺。

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必须厘清它的优先顺序。不过,爲了回答优先性的问题,它首先必须在心态上向冷战告别。擧个例子,它竟然在2010年预算案中,提到七项主要活动之一,包括了:爲了确保国家安全,透过秘密和公开途径,针对共产主义者丶各种破坏性和极端主义元素,收集各种情报;以及各种在地和国外威胁的情报和间谍。

合艾和约的二十年后,警察至今仍以对付共产党为目标,显得异常滑稽,更遑论巫统近来与中国共産党的交换夥伴关系。

全国总警长的更替并不能改变警察本身。警察惟有放弃冷战时期的政治性角色,并全神贯注打击罪案,马来西亚治安稳定才成爲可能。

 

<东新闻>

警察与冷战的漫长告别_IGP_Ismail Omar4

“KDN hargai jasa Musa Hassan sebagai Ketua Polis Negara: Ismail Omar terima tugas”, Utusan Malaysia, 9/9/2010.

现有的马来西亚皇家警察部队,仍然延续了冷战后英殖民反共思维的架构。在没有彻底向冷战告别的情况下,2010年9月的新旧警长交替并未能带来实质的警务改革。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