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的海啸
- 30 May 2013
- Uncategorized
马来西亚在众说纷纭中,度过5月5日大选迄今的三周。政治上,格局决定结局,定调也将决定后续的行动乃至结果。
以后,若回过头来审视这段历史,大概会认为巫统和首相纳吉错过了超越现有格局的契机。纳吉从选后跟随前锋报的 “华人海啸论”定调,让巫统延续自2005年7月以来挽救政权的路线,而没有回到政治中间的场域。
从已知的选举详细数据看来,民联赢得大部分的城市选区,也赢得包括马来人在内的多数的首投族、次投族(第二次投票的人);民联比较受到男性选民的欢迎,也获得中产阶级以上的群体较强的支持;同时在半岛获得强大的支持。
简单来说,除了族群(华裔和印裔多数支持民联,巫裔支持国阵的稍微过半),至少可以从城乡(城市民联包办、乡区国阵赢)、阶级(中产以上支持民联,中下阶层支持国阵)、性别(男性支持民联多,女性支持国阵多)、世代(年轻的支持民联,年长的支持国阵)、地理(东西马)等角度检视第十三届大选。
这些不同的因素,背后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资讯的传播。城市选民比乡村选民接受到更多的资讯、中上阶层接触更多的讯息、马来乡区男性出席在野党讲座比马来女性多,年轻的、西马的选民也可依此类推。这也许就是内政部充公火箭报、公正党党报和哈拉卡的原因。
除了想在面子书时代封锁资讯之外,巫统在处理2013年大选,与2008年的处理有太多相似的情况。选完之后先怪华裔与印裔选民,然后委了个半咸不淡的内阁,以更大的幅度从种族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马来人主权。
巫统应该回到2005年7月希山慕丁举剑的那一个巫统大会去寻找答案。巫统从那一刻起的逆转,并没有为巫统增加选票,反而失掉大部分非马来人选民。走下去,巫统领袖以马来人之名寻租、收刮,只有继续让更多马来选票流失。
巫统肯定担忧那51%投给民联的国人。只是,大逮捕、没收党报、强硬姿态,都只有让巫统更不得民心。
因此,不管怎样看,逃不掉的事实是,民联获得比国阵更高的总选票。巫统的谋士和领袖如果无法认清国阵的总体民意支持低过民联的事实,还继续以一党制国家的姿态与思维治国,最终只有把社会推向与巫统对决的境地。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22 Sep 2023·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 16 Sep 2023·
𝗪𝗵𝗮𝘁 𝗜 𝘂𝗻𝗱𝗲𝗿𝘀𝘁𝗮𝗻𝗱 𝗮𝗯𝗼𝘂𝘁 𝘁𝗵𝗲 𝗵𝗶𝗴𝗵𝗲𝗿 𝗽𝘂𝗿𝗽𝗼𝘀𝗲 𝗼𝗳 𝗵𝗮𝗹𝗮𝗹 𝗶𝗻𝗱𝘂𝘀𝘁𝗿𝘆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