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温居銮之役之四:马来西亚1.0与2.0之争
- 31 December 2013
- Uncategorized
刘镇东(林宏祥笔录)
前言
“五月五,换政府”召唤的激情即使未能迎来“马来西亚第二次独立”,却激烈冲撞原有的政治生态,给未来开创新的想象。
第13届全国大选居銮国会选区之战,乃典范之争。原任议员、副部长何国忠,挟着华社独立后对马来西亚的政治想象,在时代交叉的关口,面对来势汹汹的“马来西亚2.0”之挑战。从政治语言到竞选策略,居銮选战让我们看见政策辩论如何破解传统的服务牌与乡情夙愿,而网络宣传以及“全民参与”的动员方式,又如何扭转过去华团领袖、各界名人在主流媒体给国阵候选人造势的局面。
在15天的竞选期中,居銮成了一个平台,把知识界、文化界、政治界等各地人物卷入,仿佛在解决着一个世代的分歧与纠葛。居銮共有86,732名选民,族群结构为49.26%华人、39.57%马来人、9.79%印度人以及1.38%其他民族。505当天投票率高达86.80%,民联/民主行动党候选人刘镇东获40,574票,即以7,359张多数票,击败国阵/马华公会候选人何国忠(33,215票)。
“让全国看见居銮,让梦想不再出走”是刘镇东的竞选口号之一。505大选落幕百日后,我们不妨倒过来“从居銮看马来西亚”-以居銮为个案,再延伸分析柔佛战情在此届大选的意义,召唤马来西亚未来改朝换代的梦想。
(一)为“居銮之役”定调
何国忠从政前先后出任马来亚大学东亚系主任及中国研究所所长,后于2008年竞选居銮国会议席,在“308政治海啸”中以3,781多数票为马华公会保住此柔佛国席。此届大选,何国忠一开始就将自己困在旧的政治模式里,喊出“居銮之子”口号,把此战役定调为“居銮人vs外来者”,图以乡情、服务牌争取选票。何国忠甚至以不点名方式揶揄民主行动党候选人刘镇东与陈泓宾(明吉摩州议席)不熟悉居銮,对此地一无所知,“出席活动时都会迷路”[1]。
当时刘镇东回应,林冠英在五年前出任槟城首席部长时,对当地同样不熟悉,而今他不仅获得当地人认同,甚至还在当地造路、铺路[2]。有趣的是,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早在3月30日正式宣布刘镇东为居銮候选人时,就为行动党将此役定调为“政见对政见、政策对政策、政府对政府”,把格局上升到两个阵线的对决。“告别腐败,改朝换代”愿景感召的激情,淹没了传统的乡情、服务牌。
“居銮人vs外来者”的策略格局困住了何国忠,导致他不仅未能在选战中突显自己“知识分子问政”的特质,甚至没有建立“体制内的良知”之形象。反之,这样的定调让他降到一般马华公会候选人的水平,沿用一套脱离民情的语言、战略与模式竞选。在这样的竞选模式操作下,选民很难区分候选人究竟是何国忠,还是蔡细历–简言之,其竞选策略团队平白浪费了何国忠具备的候选人条件。
(二)知识/文化界的对决
媒体一度将居銮之役形容为“师生战”[3],虽未掀起太大的涟漪,却也让何国忠借题发挥。除了早前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指称“在中华文化熏陶下,师生战对自己而言,输赢都不光彩”[4],何国忠在5月2日“居銮之子,风雨同行”晚宴发表演说时也表露:“刘镇东是我的学生。容许我说一点点我心中的话……那一点点。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来居銮?为什么你不去其他地方(竞选)?”[5]
刘镇东当时改编了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句回应之–“吾爱吾师,吾更爱马来西亚”,在大是大非前舍“师生情”取“真理公义”,是时代的抉择。更有趣的是,何国忠在晚宴演说中接下来的一段话:“…可能你(刘镇东)是无意的,也可能你是有意的。但是呢,你制造了我们文化界的分裂。今天,有一半的人支持他,一半的人支持我。结果,出现了很多人身攻击的事情。”[6]
由于何国忠与刘镇东的重叠性(学术背景、活动圈子等)蛮高,居銮之役确把许多文化界、知识界、政治界的人士卷进来。在某个程度上,一个世代积累的政治分歧与人事纠葛,仿佛找到“了结”的新平台。新纪元学院前院长潘永忠公开力挺何国忠后,刘镇东就接到前院长柯嘉逊的来电,表示愿意公开发文告挺刘镇东。另外,留台联总前总会长姚迪刚、大马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叶啸等人声援何国忠之举,在面子书上遭网民大肆挞伐抨击,对过去享受光环、鲜少面对公开质疑的文人,乃一大“文化震撼”。
姑且不谈网民直接、咄咄逼人的表达方式如何让过去相互取暖、表面和谐的知识圈、文化人感到不适,“师生战”提出后,刘镇东团队的外援周忠信建议将之提升为“学者战”。原籍居銮周边新邦令金、也是銮中校友的旅台学者曾庆豹就说, 人的一生,老师很多,真正影响刘镇东的其中一人是曾庆豹本人。5月3日,来自不同学术单位、研究机构、跨越族群的60名学者与政治分析员发表联署声明,力挺民联候选人刘镇东为一名能够解决国家社经困境的国会议员[7]。
(三)马来西亚1.0与2.0之争
针对居銮之役,政治评论人黄进发“新旧知识分子之争”[8]的分析极为贴切,即何国忠代表的是忧国忧民的旧知识分子,属于马来西亚1.0世代,面对扬言开创国家未来50年的马来西亚2.0新世代知识分子群与选民群。
某个程度上,何国忠的政治语言很难走出“华社”的框框。在“居銮之子,风雨同行”晚宴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难道我们一定要在大选的时候,将师生的感情割裂,将我们人与人的关系割裂,将我们最伟大的人伦的基础分化,这个是我们的中国文化吗?但是,这些都在这几天发生了!”[9]
更甚的是,何国忠投折出马华公会前总会长黄家定时代“逃离政治”[10]的精神面貌,谈及自己如何促成乡团集聚办活动时,他说:“那大家都知道,我在大会上演讲,我从来不谈政治。为什么不谈政治?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从政。政治不一定要讲不好的话,政治不是要将人性的弱点散发出去。政治不一定是要你攻,或者是我攻……”[11]
当马来西亚华社已为干净与公平选举诉求(BERSIH)、反莱纳斯稀土厂运动而与友族并肩上街时,何国忠却为居銮“一年出现好几次万人的街头表演”[12]感到骄傲,为“我们的中国文化”而忧,甚至因“从来不谈政治”而感到自豪。显然,何国忠依然停留在上世纪的社会氛围想象中,殊不知海啸始于地壳的转移,而政治海啸则始于世代、民情、典范的转移。
[1] 何国忠:民联候选人迷路 不熟悉居銮 如何理民生(《中国报》报道,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415706)
[2] 刘镇东:实行政策最重要 迷路绝不影响执政 (《中国报》报道,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416067)
[3] 何国忠曾在1998至1999年间,以马大教授身份受邀到新纪元学院兼职教授《史记》,而刘镇东当时在新院修念中文系,是何国忠教授的学生。
[4] 何国忠:‘师生战;输赢都不光彩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291111)
[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dBGt6imQY
[6] 同上。
[7] 具备解决社经困境能力 60学者联署力挺刘镇东(《当今大马》报道,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29015)
[8] 刘镇东:不分种族弃旧模式·盼5月5实现大马2.0(《光明日报》报道,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65644)
[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1AARCMbXqs
[10] 潘永强:《马华公会何时重返政治?》(刊登于2004年10月12日《东方日报》)
[1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dBGt6imQY
[12] 同上。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7 Nov 2023·
Thinking Strategically for Malaysi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 6 Nov 2023·
Bringing Malaysians back to the cities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