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六四

tianmen square (edited)

1989年6月4日凌晨,中国军方开入天安门广场武力清场,结束了轰动全球的7周示威抗议。六四事件在世界历史上非常重要,在25年后也还没有很一致的看法。

1989年是世界历史的重大分水岭,是个混沌但也充满可能的年代。二战以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从殖民主手中独立的风潮、1960年代西方世界反战和民权运动与1980年代末的第三波民主化,是理想燃烧的年代。

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运动最后成就了很多独夫。反战与民权运动的理想主义后来也退色。1989年的第三波民主运动,25年后面对民主选举没有解决贫富差距和温饱问题的挑战。

然而,经历过理想燃烧年代洗礼的人,相对于成长于平庸年代的,可以看到原来世界的既有秩序其实是可以完全重塑的。谁会想过无坚不摧的苏联和其在东欧的共产卫星政权竟然一个接一个像骨牌般结束。更重要的是,虽然后来可能会进入平庸的年代,虽然后来甚至可能有部分倒退的可能,但是,大抗争之后的突破不容易消失,只是在等待下一代人去完成另一阶段的抗争。

只是,六四是个悲剧。武力镇压结束了一代人理想主义,在学生抗议的过程当中,冒进的例子比比皆是。过去20余年,流亡的学生领袖并没有太好的纪律和个人表现,也让一些人对当初的学生运动反感。无论如何,在历史的当下,勇敢地面向未知、面向强权的人性光辉,仍然应该受到历史的记载。就像那一张一列坦克前站着的无名男子的照片,感染了世界上无数的人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在马来西亚的中文世界里,有很多支持中国政府的镇压,也有很反对镇压的。有在当初很反对,后来却因过去25年经济腾飞觉得中共是对的。也有当初支持中共镇压的人,25年后看到中国的贪腐,也在中国经济放缓以后,觉得也许中国当初多一些理想主义,就不会纸醉金迷。

在中国国内六四是已经被清洗的记忆。没有多少人知道1989年发生了什么事。中国政府在过去25年以高速经济增长合理化六四镇压。但是,现在经济放缓了、贪腐严重了、中共精英政治冲突激烈了,贫富差距大了,新一代就算不记得六四,也在质疑中共的合法性。

在历史的长河里,25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六四以来中国的最大深层矛盾是:政治上的非常严重的压抑与经济上的看似无尽的成长。2014年的中国,感觉好像“舞会的音乐渐渐缓慢”,经济的舞会还没结束,但是亢奋不再,政治的压抑能延续多久呢?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