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兰党内的三国
- 17 August 2014
- Uncategorized
僵持?破局?还是新局?
伊斯兰党中委会会议的任何结果,很可能都牵一发动全身,对马来西亚政治影响深远。
有很多朋友对伊斯兰党不感兴趣,也不觉得需要了解。在最近的雪州危机以后,也有朋友说希望伊斯兰党消失在空气中。
我在2001年9月22日民主行动党决定退出替代阵线当下决定,要耗一些青春去理解伊斯兰党,于2004年12月写完关于伊斯兰党两派的论文。
简单来说,伊斯兰党现在是由三个“党”组成:
第一、“1982年世代”
1982年10月伊斯兰党开大会,在冲突的氛围中气走原任党主席阿斯里(Asri Muda),少壮派以尤索夫拉瓦(Yusuf Rawa)、聂阿兹、法兹诺和哈迪为领导,一举推翻之前的伊斯兰党领导层。
这个领导层扛着的旗帜是“宗教师领导论”(kepimpinan ulamak),用以抗衡之前的“马来人至上”领导论述。
当时也是伊朗革命后国际伊斯兰运动风起云涌时。国内则是马哈迪政府吸纳安华与其带来的伊斯兰运动。(哈迪与安华的瑜亮多少来自于此。)
1982年抬头的派系,是以原有的北马四州(吉兰丹、登嘉楼、吉打、玻璃市)的草根党员班底为主,配以当时激进的伊斯兰运动领袖。为了与安华/巫统区隔,伊斯兰党走得更偏锋。
青年哈迪曾号召穆斯林在生活上杯葛“像异教徒”般的巫统党员(kafir mengkafir)。假如哈迪最后选择支持巫统-伊斯兰党结盟,叫当年在地方上杯葛巫统的伊党党员情何以堪。
第二、“1998年世代”
1998年9月2日安华遭马哈迪革职,9月20日遭囚禁,掀起千层浪。
1998年安华被革职前,伊斯兰党有45万名党员,1999年11月大选,伊党号称有80万名党员,也就是安华被革职14个月后增加35万名党员,近乎倍增。有许多厌恶巫统、但不一定相信安华的马来城市中产阶级,纷纷选择加入伊斯兰党。新党员多到,伊党的总部当时忙到要24小时不停地印制党员证。新党员很多来自雪隆和其他大城市。
1998年世代,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想像。他们要伊斯兰党与其他盟友共同执政。他们相信伊党要成为中间政党,争取各族的支持,争取中庸穆斯林的支持。
1982年与1998年两派,来自不同的世代、来自不同的地域(前者北马四州、后者西海岸)、有着对未来不同的想像。
第三、“青年宗教师” - 1982年世代养大的孩子
1982年世代建立了很多的新制度,其中包括幼儿园和其他的紧密的组织架构。当中滋养了一群从小就是伊党志工,然后到伊斯兰学校和阿拉伯国家的大学求学,在2008年民联执政多州后,他们开始质疑伊斯兰党为什么要向行动党低头等。他们活在他们的世界里,看不到马来西亚社会,甚至马来社会的多元与快速变化。
他们与1982年世代结合,抗拒与民联的合作,推动激进的政治议程。
伊斯兰党自1998年安华事件以来,党内的1982年世代一直不知道如何与安华共处。随着青年宗教师派系迅速膨胀,1998年世代成了保守派青年宗教师”攻击的箭靶因此,要理解伊斯兰党,大概要了解其党内流派和取向。
到底最后是1998年世代强力出击,最终赢得整个伊斯兰党的党内权力吗?或者被1982年世代+青年宗教师联合压制、最后1998年世代被迫出走?
伊党的党内三国,将影响未来的全国政局。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22 Sep 2023·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 16 Sep 2023·
𝗪𝗵𝗮𝘁 𝗜 𝘂𝗻𝗱𝗲𝗿𝘀𝘁𝗮𝗻𝗱 𝗮𝗯𝗼𝘂𝘁 𝘁𝗵𝗲 𝗵𝗶𝗴𝗵𝗲𝗿 𝗽𝘂𝗿𝗽𝗼𝘀𝗲 𝗼𝗳 𝗵𝗮𝗹𝗮𝗹 𝗶𝗻𝗱𝘂𝘀𝘁𝗿𝘆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