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巫统的文化高墙倒下
- 9 October 2014
- Uncategorized
或许有人认为,马来西亚要改朝换代,才能催生超越巫统那种强调单一族群主权论述的新族群关系。但是,我始终相信,要打败巫统就必须有完全不同的路数,不能与巫统打同样的拳法,否则我们永远都活在巫统的游戏规则当中。
巫统的族群观的核心说法是:
第一、 所有马来人都是一体的,有一些特定的共同特征和文化表征,例如伊斯兰、马来语和马来文化;
第二、 所有马来人都应该支持巫统,因为巫统代表所有马来人,不支持巫统就是背叛;
第三、 所有马来人都是穆斯林,所有穆斯林也都应该支持巫统;
第四、 马来人的敌人是非马来人及非穆斯林,其动员单位是族群;其他的身分认同,如性别和阶级都不存在。
这个国度的公民,如果要超越巫统的马来人单元民族主义,或者说既要“同(质)化”所有马来人,并且也要同化非马来人的想法的话,就必须超越思维的盲点:
马来人不是铁板一块,其共同特征和文化表征,很多时候都是霍布斯邦所谓的“被发明的传统”(invented tradition)。1980年代以前,带头巾(tudung)的马来女生少之又少,头巾是1970年伊斯兰主义崛起的象征,也是战后婴儿潮一代从乡村大量涌入城市第一次面对非马来人“他者”,而在宗教符号中寻求与他者区隔(differentiation)与某种心理的“防卫”。
巫统操弄马来中下阶层新城市移民面对“他者”的经济忧虑,把马来人描绘成被害人,提供“保护伞”,并且长期以选票的形式收取“保护费”。
“华人”在“强大的他者”的“压迫”之下,也被塑造成受难者/被害人。在巫统强大的年代,“被害”的华人,把终身积蓄交给马华公会的民族救星陈群川等人,希望建立“华人企业王国”,以对抗其实是党国资本主义的“马来人企业王国”。现今,大部分华裔选民已经看透“华人政治/华人企业王国”的无聊无谓,而代表非族群政治的民主行动党才有出头天。
所谓的“华人文化”,很多也是“发明的传统”。每次看二十四节令鼓,就记起林开忠的提醒:这是马来西亚这没有季节却有节令(比季节更细分)的国度的“发明的传统”。很多人到了中国才发现,舞狮不过是中国传统当中无数地方习俗表演当中的其中一项,并未享有在马来西亚“最重要的文化传统”的地位。舞狮成为本地华人的族群表征(ethnic marker),那是在1970年代的内政部长加沙里沙菲要求华人放弃这项习俗活动,把“舞狮”改为“舞老虎”之后。
超越族群的高墙
丘光耀的《巫统的同化政策不是文化霸权!》一文最大的问题,就是假设华人和马来人各别是铁板一块;并且陷入“马来人=巫统”的思维盲点而不能自拔。
衣食住行乃至政治选择,在一个被巫统操弄成壁垒分明的多元社会里,成了区隔族群的文化围墙。谁要是翻墙,就会被处分。马来青年加入行动党,会被巫统说成是叛徒。华裔议员穿起马来服装或者斋戒,不管是真心诚意还是矫情作秀,也被当作翻墙,会被丘光耀在面子书上“遏止”。
巫统籍马来人之名实行的同化政策、藉土著之名实行朋党经济,与一般马来人无关。如果我们无法认清“巫统不等于马来人”的基本道理,我们就无法对抗“民主行动党=华人政党”的负面标签。马来西亚的政治,应该是保守、煽动马来人族群忧患意识与危机感捞取选票(保护费)的巫统,对进步、超越族群意识的中左全民政党民主行动党。
民主行动党不是华人政党,也非马华2.0。我们的目标不是代表非马来人防卫着那道巫统架起的“柏林围墙”。我们在马来西亚政治的终极理想,是让巫统的族群高墙倒下。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16 Sep 2023·
𝗪𝗵𝗮𝘁 𝗜 𝘂𝗻𝗱𝗲𝗿𝘀𝘁𝗮𝗻𝗱 𝗮𝗯𝗼𝘂𝘁 𝘁𝗵𝗲 𝗵𝗶𝗴𝗵𝗲𝗿 𝗽𝘂𝗿𝗽𝗼𝘀𝗲 𝗼𝗳 𝗵𝗮𝗹𝗮𝗹 𝗶𝗻𝗱𝘂𝘀𝘁𝗿𝘆

- 12 Sep 2023·
Green transition as a new investment opportunity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