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政治经济正遭受一场完美风暴洗礼,此时的我们都身处非常时期。我们至少面对一代人一次的改变,甚至一辈子一次的改变。然而有句话说:事情好转前总能更糟糕。因此在改变到来前,2016年的情况或將更为恶化,先恶化以后才出现改变。
1996年也许是马来西亚最后的快乐时光。当时,大部分马来西亚人民都切实地以为他们和这个国家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些集体的自豪感、决心和使命感亦隨之破灭。1996年我19岁,跟其他同辈一样,我们满怀梦想离开校园,但眼前所见儘是危机、不景气和衰败的景象, 而这种情况到今天仍然困扰著我们的国家。
全世界无论在什么地方,政治和经济始终紧密相连,马来西亚也不例外。任何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衰败经常导致经济產生矛盾。同样地,全球经济和金融因素,亦能加剧统治精英之间的政治衝突。
然而,马来西亚自上次危机迄今都不曾出现过重大的改革。国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严重被制度內化的寻租和舞弊风气、高度依赖非熟练外籍劳工、过度倚重石油与天然气、大宗商品和房地產所拖累。其中,製造业则遭受过早去工业化的「荷兰症」。
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风暴,隨后美联储推行量化宽鬆等非常规货幣政策,续而创造了低息和宽鬆信贷,而马来西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蒙混过关。
影响2016年的4大因素
政府、政联企业、私人界和家庭所累积的债务,使得国家集体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变迁之中,显得极度脆弱。
例如,马来西亚的家庭债务已近2015年国內生產总值的90%。这些家庭债务有25%是月入少过3000令吉,举债度日的低收入群。
2016年的马来西亚政治,深受石油价格、消费税、商品价格和货幣这4个主要因素影响。
首先,自2003年伊拉克战爭后的高油价时代,经歷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和紧接著2009年美联储推行宽鬆货幣政策之后,已经正式宣告结 束。2014年10月,当国会提呈2015年度的財政预算案时,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估价105美元。马来西亚政府则于2015年1月,以每桶原油55美元的 估价对预算案作出调整。不久前提呈的2016年度预算案,则以每桶原油48美元估价为基准,然而很多人仍然不表乐观。
2015年10月23日,首相纳吉在其预算案演词开头就承认一项事实,即:2014年的国家的石油税收为620亿令吉,预计2015年和2016年的石油税收则分別为440亿令吉和317亿令吉。
马幣贬值百姓苦
石油税收剧减,大大限制了政府分配「厚礼」给巫统承包商,某种程度上激起了党內对领导的反抗。对老百姓而言,政府的石油收入萎缩则意味著「政府提供的服务减少」及「更多的税收」。
其次,就是消费税推行后所造成的困境。纳吉在概述了石油收入减少的问题之后,同一时间,又指征收消费税(GST)填补了国库的主要亏空。
纳吉说:「根据政府的计算,如果没有在2016年实行消费税的话,按原先的销售和服务税(SST),政府的收入將低于210亿令吉。如果我们继续沿用销售和服务税,现今的收入將只有180亿令吉,而实行消费税则为国库进账390亿令吉。」
换句话说,消费税政策出台之后,马来西亚纳税人比原先多缴付了210亿令吉的税捐,意味著每户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因此在消费方面也必然缩紧。这也恰恰表示国內经济活动衰退,而政府从公司税收的获益亦相应减少,无异杀鸡取卵。
马来西亚有超过60%的家庭被归类为低收入群,符合申请BR1M援助金的资格。然而在消费税实行之后,他们不得不经歷人生的第一次缴税,这为往后的巨大政治影响埋下伏笔。
第三,大宗商品或原產品价格降低了。棕油价格跟巫统选举运势而非棕油本身有关,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2013年大选,巫统总共贏得88个国会议席,其中73个议席分佈在马来半岛。这些议席当中,尤其是35个位于半岛西海岸各州的半城乡区议席,都是巫统险胜的「边缘席位」。
因此我估计只要10%选票转向,就能把巫统连根拔起。而棕油,正是这些边缘席位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与此同时,棕油也是巫统堡垒议席至关重要的政治商品,这些堡垒区选民,都生活在国阵联邦土地发展计划的势力版图。
在2004、2008和2013年大选,棕油和其他原產品价格高企,保障了半城乡和乡区选民对巫统的支持。不过,以后再没这齣戏唱了。
第四,马幣贬值。去年,令吉对美元的匯率跌了近25%。如果美国经济有进一步起色的话,或许对马来西亚的出口有一定正面影响。然而,马来西亚跟其他许多出口国一样,不但竞爭出口美国市场,並爭相贬值本国货幣。
美联储宣佈加息,意味著美元对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的货幣升值。此际,输入型通胀算是小问题,儘管老百姓会感到刺痛,而公司的成本也增加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放缓也对马来西亚带来大衝击。
全球流动性的收紧,肯定將进一步抑制房地產投机活动。那些已经习惯仰仗税收和物业发展收入的中央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政联企业和政联投资企业,可能將面对比预期来得早的財政紧缩,至于那些手握多项物业作为投机用途的个人就更不用说了。
综合以上所提到的政治经济因素,加上首相纳吉因1MDB丑闻的牵扯而引发许多课题,政府似乎无力以对。如今,纳吉既无政治意愿,更无政治资本来展开深入且有意义的结构性改革。势態好转前,兴许更糟糕。如此,2016年很可能就是我们期待春天来到之前,须熬过的最严寒冬天。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12 May 2023·
A new era of ‘Look East’ would boost both Japan and Malaysia

- 1 May 2023·
Critical Shifts Needed in Malaysia’s Economic Thinking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