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进150万孟国外劳,凯里辩护论点肤浅
- 16 February 2016
- National, Institution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青年和体育部长凯里是巫统能够理解复杂政策事宜的少数领袖之一,并对他在该党岌岌可危的地位抱以同情。
然而我的想法却被证明是错误的。在引进150万孟加拉外劳的课题上,没想到连凯里也这般糊涂。
凯里为副首相阿末扎希引进150万孟加拉外劳的政策辩护说,这是因为本地青年不愿从事肮脏、危险及吃力的3D工作。
“副首相所指的是,孟加拉外劳仅限于种植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领域,而那些都是本地青年所不愿从事的行业。”
凯里还争辩:“提高建筑工人薪资以吸引本地人就业,那房价也会相对提高。”他在推特上发文指出:“在发达国家,建筑工人获得高工资,所以本地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鉴于高工资,房价也很高。”
凯里也称,若贸贸然提高工资而未提高生产力的话,将造成通货膨胀。
对此,我只能说这样的想法很肤浅。
我承认把最低工资提高来吸引本地人的做法并非万灵丹。
然而我们所面临的政策挑战,是如何同时具备更高的技能、较高的生产力和更高的工资。
在建筑业方面,马来西亚建筑工业发展局(CIDB)是于1994年立法成立的机构,其目的就是要推广使用工业化建筑系统(IBS)。
例如:使用预制混凝土盖的房子,就不必动用工人砌砖。按此法,整个工程的一半作业将在工厂完成,然后再把这“半成品”运输到工地。这所需要的是具备更高技术的工人,不仅仅是一般的非熟练外劳。
如果所有的房屋都经由工业化方式生产,那么对非技术外劳的需求会将大幅度下降。这不但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对外劳的整体需求也将减低,如此一来,高技能、高产力和高薪酬的良性循环指日可待。
顺便给凯里补充一点资讯,即:吉隆坡的Pekeliling组屋(现已被拆)和槟城打枪埔组屋,就是采用1960年代的工业化系统建成。
然而,为何马来西亚建筑工业发展局以失败告终?因为当时非技术外劳充斥整个劳动市场。为何如此?因为每一名非技术外劳来到马来西亚务工,朋党将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同样,政府在种植业和农业所扮演的角色,并非为它们引进大量非技术外劳,而是提升研究和技能发展,协助行业实现自动化,并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对于阿末扎希才智,我们都见识过;可没想到凯里竟然也去到那样的水平,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为了国家的前途,我们需要更有睿智的政策辩论。因此我希望能凯里能够提供更好的论点。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暨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于2016年2月16日在吉隆坡所发表的。)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2 Jul 2022·
𝗧𝗵𝗲 𝗔𝘀𝗶𝗮𝗻 𝗙𝗶𝗻𝗮𝗻𝗰𝗶𝗮𝗹 𝗖𝗿𝗶𝘀𝗶𝘀: 𝟮𝟱 𝘆𝗲𝗮𝗿𝘀 𝗼𝗻

- 29 Jun 2022·
Four major challenges confronting us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