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东在北京大学专题演讲——中国在东南亚要有50年的视野

 

“中国对东南亚需要更细致的战略与外交作业,也需要更长远的视野,最好有50年的视野。”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暨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于9月23日,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专家翟崑教授邀请,发表以“中国在东南亚:机遇与挑战”为题的英语专题演讲,探论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刘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四点看法:

第一、中国要避开把东南亚看作中美博弈的场域。中国的主流外交论述认为美国欺压中国,但中国要理解,相较于东南亚各国,中国是个巨大的军事与经济强国。

第二、尽管东盟除了是论坛,就没有太多的作用,但维持东盟完整,对中国和区域稳定是正面的。

第三、中国在东南亚处处机遇,不宜孤注一掷专注在南中国海的主权问题。美国和东盟各国都应该正视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安全忧虑,然而,安全问题与主权问题不必完全挂钩。

第四,中国对东南亚宜有50年的视野,长期经营广泛且全面的政府对政府、商贸、民间交流等,切忌短视或者短线操作。

刘氏指出,当前的中国犹如1960年伊始的美国。1945年战后美国经济一直向上提升,到了1960年肯尼迪当选时,美国的政经氛围都是前所未有的强大。1960年的美国对东南亚正面的影响包括和平队(Peace Corps)数以万计的青年到世界各国下乡服务,也开始发展非常值得敬佩的东南亚研究与教学。但1960年代也以美国因受到“骨牌理论”(domino theory)而对越战作出重大的误判。

中国的经济和整体国力,已经来到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东南亚是中国最重要的近邻,需要中国更细致和全面的耕耘。

这也是中国的东南亚研究与教学崛起、为世界学界贡献的机遇。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很多还是以“华侨华人”作为研究对象与路径。这也许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也不符合中国社会当前的需要,尤其在推动“一带一路”以后。中国需要更多像北大翟崑教授,以国际关系和其他专业学科研究、观察和理解当代东南亚。当然,东南亚国家也需要更多研究当代中国的智库和学术机构,才能达到相互交流、对话、理解,避免任何对形势的误判。

刘镇东此行也会见在北京和上海的马来西亚学生,以及于9月25日在上海为上海净选盟(BERSIH  Shanghai)演讲。

img_4474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翟崑教授颁送纪念品予刘镇东)

img_4459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