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东2017年新春献词——《突围》

从2016年12月30日起至今的一个月,我趁阳历新年和农历新年走访柔佛各城镇的大街小巷,至少与万人见面、握手、嘘寒问暖,也与其中一些朋友做比较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最常被问到的是:什么时候大选?真的可以打败纳吉吗?经济那么坏,该怎么办?

深刻地感受到,大部分华裔小市民都很希望看到改朝换代,很多人说“等得很辛苦、快点大选吧、纳吉‘不能用’了!”。但大家也很不确定在野党是否可以突围。

如何突围,是大家关心的。

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乱世。要突围,在思维上就得大破大立,尤其因为纳吉和他的政权盟友,将会用尽一切的方法,分化在野的力量,我们更不得不寻找新的认知框架。

趁农历新年佳节,我提出三道问题,让大家团圆团聚聊起政治时,可以参考。

第一,纳吉的盜国政权是当下的主要矛盾

马来西亚过去数十年看过很多腐败的例子(有好些发生在马哈迪任内),因此,很多人认为,纳吉也只不过是另一个巫统的贪腐个案,已经见怪不怪。纳吉的宣传搞手也在试图塑造一个“人人都贪腐,纳吉不是特例”的说辞。

这个认知框架是危险的。因为搞不清楚当下的主要矛盾,认为纳吉也只不过是另一个贪腐的例子,接下来的逻辑会是“换人做了也是一样”,再下去的逻辑,就是纳吉希望看到的:“纳吉是熟悉的魔鬼,留着吧”。马华公会的网上枪手,在5千万令吉华小拨款解决不了之后的最近数周,知道华裔选民厌恶马华但不一定对换政府有信心,而呼吁大家投废票。

这样的认知框架,也是为什么过去数日,很多朋友包括支持者,对于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建议与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民政党主席马袖强合作救国、解决马来西亚的全球盜贼国(global kleptocracy)问题,负面反应更多于正面。

我们当然知道哈迪、廖中莱和马袖强都是纳吉的盟友,肯定不会要与在野党合作解决一马公司和其他纳吉涉及的丑闻。但整个讨论,显示在很多朋友潜意识的认知框架里,纳吉不是最大的问题、不是主要矛盾。

这是所有希望马来西亚向善、向上改变的朋友的功课:如何让全民看到,纳吉的盜国行为,以及对马来西亚残存的制度体系的破坏,是当下的主要矛盾。

来届大选,所有反对纳吉的势力,必须集结。接下来的战役,就是纳吉政权对垒所有要结束纳吉政权的改革力量。

只有清楚当下的主要矛盾,才能有清楚的策略,才能让无数的小市民看到希望和方向。

第二,我们与敦马哈迪和他的新党土著团结党的合作,只是为了选举的权宜之计,还是推动改革的长期合作?

很多论者因为敦马任内恶行和团结党半数党员从巫统而来,而认为只能与团结党有限度合作,是权宜、逼不得已的选举联盟。

我认为,我们要确保希望联盟和团结党的支持者,在大选中都把票投给对方,而且不只是因为选举的权宜需要,而是因为大家最后对马来西亚的未来有共识、有共同的愿景,并且乐见希望联盟与团结党共同执政。

我们的对手是全球盗贼国榜首,有着一党制国家的所有便利,希望联盟和团结党不只要打败纳吉和巫统,而且要赢得够多的议席,才有稳定的新政府。

只有在马来海啸与非马来选民强力支持下,希望联盟与团结党获得国会222席当中130席次以上,马来西亚在来届大选后才会有长治久安的稳定政府。

当然,马哈迪和团结党领袖对于马哈迪时代的不当施政,在未来不久的将来,必须有所表示,包括表达歉意,未来的路才有长期的互信。

更重要的是,希望联盟与团结党需要在个别的支持者群中建立互信,也要在各族之间和跨南中国海与沙巴、砂拉越人民建立互信,让马来海啸最后成为马来西亚人共同的海啸。

第三,中国因素

最近数日,马华公会的主要领袖不断点名攻击我,说我反对中国投资。我反对的是马华公会成立一带一路中心和马华对华事务委员会。我认为马华公会不应该担任中国投资的代理人。我也提出,马来西亚对任何外资,包括中资,都需要有所选择,而不是照单全收。

马华公会领袖当然希望可以利用中国牌,也称行动党反中,希望可以获得华裔选民的支持。

纳吉是马来西亚的主要矛盾。当中资拯救一马公司和纳吉的其他金融危机,就不是我们所要的中资。马华公会当然希望华裔选民接受“所有中资都是对马来西亚华人好”的说法。

就如汤杯马来西亚队对上中国队,马来西亚华裔很自然的支持马来西亚队。我有信心,中资的议题也一样。

希望联盟与团结党接下来的挑战是,无论在中资和其他议题,如何提出让全民认同和拥护的“马来西亚队”愿景。

我们要解决的,是当下的主要矛盾——纳吉的盜国政权,我们要准备的是,如何提出马来西亚的新愿景,进而选出一个长治久安的稳定新政府。这是我们在2017年共同的挑战。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暨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于2017年1月27日发表的新春献词。)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