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毛刷事件:拒绝围城心态、不陷入宗教对立

 

国内贸易、合作社暨消费人事务部官员过去数日搜查国内五金业者、充公猪毛刷,导致大家情绪高涨。

我们要问:当类似议题在媒体上被炒作,到底谁得益?

在背后设计这个事件的宣传人员,通过这一动作,在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各自群体中制造了恐慌,也在群体之间制造互不信任的冲突氛围。

当恐惧加上互信匮乏,大家都回到各自的族群和宗教“舒适圈”,围城与围墙同时出现。

身为马来西亚人,我清楚大部分穆斯林对清真食物的关注。大部分的非穆斯林也明白。然而, 当刷子、鞋子等也都成为议题,非穆斯林的观感认为是歧视。

很多华裔小商也担心政府机关的执法行动。小商小市民都是辛苦的一群,他们会认为政府以伊斯兰规章来找他们的麻烦。

在这起事件上,马来文《每日新闻》把国内贸易、合作社和消费人事务部的执法行动当作“保护伊斯兰”、“对抗无良商人”的动作。而华文媒体则大事报道,非穆斯林也义愤填膺。两下子似乎是穆斯林对垒非穆斯林的争执。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越接近大选会有更多类似的宗教对立的操作。例如最近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和麦当劳“清真蛋糕”事件,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似乎都在对立的立场愤怒。

2017是马来西亚危险的一年,尤其纳吉在丑闻的负累中迈向选举。族群、宗教越冲突,纳吉越有可能占优。

未来数个月,我们的社会肯定还会看到更多类似突如其来、看似设计好的“危机”,要在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群体中制造恐慌和互不信任:非穆斯林会被说成要侵害穆斯林,甚至连穆斯林的日常生活需要(如清真食物)也不放过;非穆斯林方面,则会碰到非常多有关恐惧伊斯兰(Islamophobia)的信息和挑衅。

有志于改革这个国家的各族朋友要看到,绝大多数非穆斯林没有要侵害穆斯林;非穆斯林则要看到,政府单位的行动,与普通穆斯林小市民对非穆斯林的态度无关。把个人的行为或者政府单位的议程设定,当作整个非穆斯林社群或者整个穆斯林社群的想法,最终只是制造更多的偏见。

我们必须确保在当前的政治危机时期,马来西亚人可以抗拒围城心态,也拒绝那道让族群之间、宗教之间隔绝与对立的隐形围墙。

这是个艰难的转折,我们要一起超越。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暨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于2017年2月9日发表的文告。)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