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暨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日前在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发表题为《马来西亚政治将出现更多“黑天鹅”》(Expect More Black Swans to Appear in Malaysian Politics)的演讲,内容全文已刊登于该院的《Perspective》(https://www.iseas.edu.sg/images/pdf/ISEAS_Perspective_2017_24.pdf)。
刘镇东该场演讲的内容节录如下:
“马来西亚政治自2008年政治海啸以来就不曾有枯燥乏味的一刻。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黑天鹅’事件。若要赢得来届大选,我建议希望联盟认真看待以下挑战:
- 希盟必须提出一些具备启发性和远瞻性的愿景,而非单靠人民对首相纳吉的愤怒充当唯一的策略。经济及人民的福祉,应该作为第一优先;
- 土著团结党加入希盟,成为人民公正党、国家诚信党和民主行动党的新盟友,前政敌之间必须完成历史性大和解。不容易,但对政治重组很重要。相较于纳吉,马哈迪与安华是形象正面的领袖,且在马来选民当中有各自的支持者;
- 希盟必须呈现一套共同纲领。如果马哈迪与团结党走上族群政治路线,势必会流失非马来选民的支持,进一步导致希盟全败。在野联盟必须跳脱巫统种族政治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巫统一直妖魔化行动党为反马来人的政党,对以马来人为主的在野党也会有冲击。希盟对此必须提出新的论述,以更远大的愿景连结各个群体;
- 真正的在野联盟,必须与伊斯兰党所谓的‘第三势力’划清界线,因为正如副首相阿末扎希所言,伊党现在已经是巫统的‘新朋友’了。唯有壁垒分明,选民才能更清楚地在‘支持纳吉’和‘反对纳吉’两个阵营之间做出抉择;
- 希盟必须准备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包括纳吉提早下台,让国阵得以削弱在野联盟存在的理由,也抚平民怨。
许多评论人认为纳吉仍然屹立不倒,但他们可能选择忽视了一个现象,那就是马来选民之前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政府感到不安与不满。
我并非指换政府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纳吉与巫统必须押下很大的赌注,他们将会用尽一切手段来保住政权。我认为,纳吉与巫统是脆弱的,特别是在面对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
纳西姆塔雷伯的名著《黑天鹅效应》指出,当下的世界是由许多非必然的事件形成。他说,大部分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曾经被我们看成不可能的事。天鹅在我们既定认知中是白色的,这会阻止我们意识到原来这世上还有黑天鹅的存在。
我的观点在于,马来群众当中对纳吉的不满情绪是无法修复的。无论是透过报章或电视新闻,我们在主流媒体看到的都不是事实的全部。扮演马来人‘保护者’的机构,如联邦土地发展局(FELDA)和人民信托局(MARA),近来被揭发各种贪污腐败的丑闻,无疑引发了更大的民怨。
凭借不公平的选区划分、大砸金钱、滥用国家机器助选,还有在东马制造三角战,首相纳吉领导的国阵在2013年大选只以47%的得票率执政。
即便滥用权力和公然无视法律进行助选,国阵在第十三届大选胜出的133席中,有60席的得票率只介于40.6%(玛士加汀)与55.8%(新山)之间,还有33席的得票率是在56%(三脚石)与60.9%(巴力士隆)之间。
我必须承认在野党的议席也不全然属于安全区。在野党有38席的得票率只在47.4%(亚罗士打)与55.8%(巴西马)之间,当中有5席是以低于50%的得票率胜选。另有18席的得票率是介于56%到60%之间。
无论如何,只要10%的选民转投在野党,国阵就会失去133席中的93席。这样的反风并不是不可能,我们已经在2008年大选见识过了。
当然,如果我们有10%的选民转投国阵,在野党也会失去89席中的56席。
眼前的事实是:巫统在2013大选赢得的88席中,有14席在沙巴,1席在联邦直辖区纳闽。其余在半岛的73席中,有30席可说是经过巫统“特别设计”的堡垒区。剩下的40席就是我们必须设法攻下的选区了。
巫统/国阵大部分的边际选区聚集在:
- 吉打北部;
- 吉打南部/霹雳北部/槟城威省;
- 霹雳南部/雪兰莪北部
- 加叻大道一带
- 马六甲/柔佛北部
- 柔佛南部
这些选区并不完全是乡区,而是属于半城乡区,大部分都有一个小镇,周遭围绕着许多村落,小镇与村落之间只距离半小时的车程。 通常这些选区以马来选民占多数,但也有为数不少的非马来选民。事实上,根据统计局的数据,65%的马来人居住在城市,而我国有超过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半岛西海岸的半城乡选区,将是决定大选结果的重要战场。
纳吉之前透过这些肮脏手段,企图分裂在野联盟:
- 把安华送进大牢,除去巩固在野联盟的核心人物与首相人选;
- 借由伊斯兰刑事法课题收编伊斯兰党,组成非正式联盟;
- 污蔑在野联盟是由行动党/华人所主导和控制。
然而,让纳吉始料不及的是:
- 即使安华身陷囹圄,在野联盟还是幸存了下来;
- 不少伊党领袖在2015年另组国家诚信党继续斗争,伊党内部仍有许多人并不认同领导层靠拢巫统;
- 巫统2016年分裂,土著团结党成立,并加入了希望联盟。
整体来说,即使没有纳吉,巫统的实力也已经不如2013年大选了,原因在于:
- 巫统已变得更为种族性,自2008年以来大打种族牌,以便扩大马来选民的支持,但结果并不如预期,反而导致马华公会、国大党及民政党在2008与2013年大选兵败如山倒。
- 巫统在2013年后没办法扩张基本盘,因此拉拢伊党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半岛的非马来选民,还有沙巴与砂拉越的多数选民并不能接受巫伊合作。
- 首相纳吉个人在2013年大选比巫统对马来人更有号召力,但一马公司丑闻爆发以来,加上糟透的经济政策如消费税、汽油上涨,还有削减医疗和教育等公共开支,纳吉得到的支持已不大如前,甚至沦为巫统的包袱。对纳吉感到不满的巫统领袖与党员,另外成立了土著团结党,让在野党如今可以接触很多之前走访无门的地区。
简单来说,纳吉领导下的巫统,正处在支持度空前最低的时候。如果纳吉看起来还很强大,那是因为在野党看起来很脆弱和不团结。希盟正在全力以赴,克服当下各种挑战与障碍。
至于纳吉,他实质上并没有很强大,他只能在领导真空中勉强存活。”
Share this article
Related Articles


- 12 May 2023·
A new era of ‘Look East’ would boost both Japan and Malaysia

- 1 May 2023·
Critical Shifts Needed in Malaysia’s Economic Thinking
Join Us
Let’s build the next wave together
To all Malaysians who created the GE14 miracle, keep fighting. We will be back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