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选举才是加强市民参与感的不二方法

根据《星洲日报》报导,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建议在一些华人密集的城市如吉隆坡和怡保等委任华裔市长或副市长,借此满足我国华裔情绪上的需求,并给予华裔认同感。他说,人民特别是华裔在市政乃至国家建设方面感受不到认同感及参与感。

只可惜廖中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搞不懂市民对市政无感的真正原因,以致于他狭隘地以为只要委任华裔市长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事实上,市民所在乎的,并非市长由华裔出任与否,而是市长与市议员是否具备民意基础,否则人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距离依旧还是那么遥远。

我相信,今天大多数的华裔市民在政治参与之中,主要还是会从公民身份和角度出发,并且能够跳脱族群框架去思考问题,在华裔市长和民选市长之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何谓认同感?吉隆坡市民与全国人民无异,同样是纳税人,给予他们投选国会议员以外的第二张票选出自己的政府,是对于他们最大的认同感。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吉隆坡曾在1952年举行首届地方选举,但1960年政府制定了联邦首都法令,导致吉隆坡选民丧失地方选举权。到了1974年,吉隆坡从雪州划出来成为联邦直辖区,吉隆坡选民选举雪州政府的第二票也被剥夺,原因在于吉隆坡的选民倾向支持在野党。

如今,吉隆坡市政厅在2017年的预算高达28亿7000令吉,几乎高于半岛的所有州政府,仅次于雪州的35亿令吉。我一直都有倡议,在吉隆坡设立一个拥有四十席的民选州议会,组成我国第十四个州政府,作为修正历史错误和落实制度改革的开始。

何谓参与感?恢复人民选举地方政府的权利,借由地方选举使在地议题获得重视和讨论,人民得以进一步了解市长和市议员候选人的政见,把民生大小事托付于属意的人选,这样的民主过程才能让市民于地方事务感受到更大的参与感。

地方政府掌管道路、排污、垃圾处理等与人民生活最为切身之事,市长与市议员有必要经过民主选举的洗礼和考验,如此地方政府才不会与人民脱节,并且能够贯彻民意。

欲加强市民在市政的参与感,马华公会与其争取让更多华裔担任市长,不如要求联邦政府修法恢复民主第三张票,让市民自己选出心目中的市长。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暨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于2017年5月31日发表文告。)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