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改朝换代需要担当,刘镇东背水一战!

“刘镇东”是一个刚毅的名字,有一种岳镇渊渟、东讨西征的气概!在政坛里,希望联盟亚依淡区国会议席候选人暨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刘镇东人如其名,从政以来始终走一条不平常之路,却用亮眼成绩来证明,不辜负自己的名字!

从2008年于升旗山国席初试啼声撼倒民政党总秘书谢宽泰,随后的2013年南下柔佛上阵居銮国席把马华副总会长何国忠博士拉下马。

如今,他继续勇闯柔佛亚依淡国席挑战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博士,他用十年政绩向全国人民展现属于这个时代的政治骁将该有的“义”高胆大!

改朝需要勇气,换代更要担当的气度!此时此刻,刘镇东再次站到了政治风口浪尖上,为创新国家希望而勇闯虎穴、而背水一战,一个出身草根的领袖能否力拔山河改变大马政治历史格局?你手中的一票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恢宏与否!

身先士卒 吾往矣!
刘镇东力卷柔海啸浪头

当刘镇东从柔佛居銮移师到亚依淡上阵的消息传开来以后,坊间有人惊讶于他的以身犯险、有人惋惜于强强对决必有一败的局面,亦有人敬佩他勇闯国阵堡垒,从而鼓动改朝换代的士气,为这个朝野争夺的前线州,添加几许冒险而刺激的选战氛围。

环顾本届大选,柔佛州缔造了史上最多候选人参战的纪录,霎时间,南方战场硝烟四起;柔佛州也是牵动马来海啸,乃至全国海啸的前哨站。当中,亚依淡这一役尤其重要,也非常引人嘱目!

直捣国阵堡垒、马华老巢的刘镇东,步步为营,亦要步步为“赢”,他不仅需要押下全盘的勇气,更要有担当的气概作为后盾!

他因此成了本届大选中的焦点候选人之一,像他这样,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又是一个怎样的成长背景,形塑他一路走来的“义”高胆大?

为了走进这个高度受到关注的希望联盟亚依淡(Ayer Hitam)区国会议席候选人40年心路,探索他10年政途,在一个睛朗的午后,在永平(Yong Peng)一家咖啡馆里,但见他从满满行程中风尘仆仆而至,给大家细述来时路、当下路,以及未来路。

深耕政治学术
不忘勤于笔耕

1977年出生于联邦直辖区吉隆坡的刘镇东,为现任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2012年起),同时也是民主行动党柔佛州主席(2014年起)。目前,也担任智库义腾研究中心(Research for Social Advancement,REFSA)主席。

曾经担任槟城升旗山区国会议员(2008年—2013年)、柔佛州居銮区国会议员(2013—2018年)、槟州政府智库槟城研究院(Penang Institute)执行长、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2008年选举策略顾问、民主行动党国际秘书(2008年—2012年)、槟州首席部长政策顾问(2008—2013年)等职。

他也曾在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ISEAS)担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伊斯兰政治丶政治经济学、政治体制和认同政治。

2004年毕业于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取得政治学学士及亚洲研究荣誉学士学位,接着在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亚欧研究院取得区域整合研究硕士学位。

他不仅在政治与学术方面深耕,同时也勤于笔耕,出版过的个人著作有《亮剑—踢爆马来政治》(2007)、《小市民的政治经济学》(2011)、《华教运动,动或不动》(2011),以及《决战在中间:共创马来西亚2.0》(2013)。

说草根语言
谈小市民哲学

源自于早年的生活历练,时至今日,刘镇东走菜市场、咖啡店,又或者到穷乡僻壤拜票,当他说出他了解小市民的时候,当他在群众大会的众声喧哗中,语重心长地重申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应回归到人本关怀的时刻,那不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亦非从哪本书中得到的灵感。

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小市民,他懂得中下阶层的生活脉络,也有很强的企图心通过政治途迳寻找和实践大同的可能,让许许多多的小市民不必经历其双亲走过的困顿。

他尚记得,四年级年尾时,老师要他在成绩单里列出3个志愿,他的第一志愿是政治家,接着是商人与老师,他之所以想当政治家,那是因为可以解决小市民的生活。

因此,当他确定在亚依淡上阵前后,他已经多次在此地坊间走动,如今更是勤于穿街过巷,不久前,他在面书里上载了在路边摊与选民在一起的照片,他写到“在不同的warung跟不同的人喝茶聊天,总能让我找到一些新的启发,为我带来不一样的思想激荡。我的小市民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是非常草根的语言,主要是因为起源于跟大家喝的一杯茶、聊的一席话。”许多时候,最踏实的真知来自于街头、最实在的灼见源自于小市民,普罗市民虽小,依然有自己坚守的崇高立场!

今天的他不忘来时路,那是因为双亲以身教向他示范了无论陷入多么艰难的困境,也没有过不了的关口,“虽然曾经一无所有,父亲一直想办法熬过去!”他有感而言,人本来就空手而来,最终也会空手而去,来去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艰难,终将成为过眼云烟,“面对它就是了!”

父母亲传承给他的遇苦则强的价值观,如今他运用到了政治工作上,毅然绝然扛起这一轮改朝换代关键战之一的重责大任!命运,或许有时未必就站在我们这一边,但是,性格可以改变它!

若非小小年纪的刘镇东不轻易屈服于不平顺的生活环境,自觉性地用自寻自找的方法走出一条路来,今天人们也就看不到一个愿意站到了政治风口浪尖上,结集小市民的全体力量,力图改进大马政治历史格局的政治工作者!

在街头卖彩票
磨练逆流成河

如此厚重的政治背景和学养根底,却鲜少人知道刘镇东曾经是个在街头兜售福利彩票的孩子!

他来自草根阶层,追溯童年时代,家境捉襟见肘,父亲刘瑞荣驾过迷你巴士、德士,做过直销生意,也开过香烛店,后来面临生意失败的困境。

1989年,妈妈朱美兰开始兜售福利彩票,每天平均工作16个小时,这份收入成了维持家计的主要来源。

当时,仅有12岁的他,也沿家挨店过摊去贩卖彩票,“去咖啡店卖啊!她走她的路,我走我的路……”

这段街头卖彩票的日子维持了2年,每逢遇上假期,他几乎是从早做到晚,足迹遍布首邦、八打灵再也、旧巴生路、吉隆坡市中心等地。

草根生活方知人民苦

他后来之所以写出令人动容的《小市民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全因为他就是一个在繁华大都会齿轮下拮据地度过童年生活的草根子民,很早就体会到清苦人家常年都来袭的经济寒冬。

“为官者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哪怕是一个数十令吉的小金额,之于一个小市民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他以早年卖彩票最常遇到的窘境为例,“若是父亲开了一张2000令吉的支票,却偏偏不幸碰上雨季影响了彩票生意,过账时间一到,手头上就只有1950令吉的收入,就算把整个家翻箱倒箧都不可能找出多一张50令吉的时候,不是向亲朋戚友借钱就是到当铺去变卖家当了。”

身处于如斯环境不容得他不乐天知命,“太小就经历这些事了,我常常在想,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如此呀!”

当磨难与磨练成了一种习惯,人生中还有什么困境是跨不过去的呢?贫穷,让他在生命最初尝到了人间的苦滋味,却也同时培养了他在生活逆流中奋发向上的精神。

后来,他也卖过冰淇淋、做过侍应生,“什么杂工都做过呀!”在另外一段日子里,每逢周末他就乘搭12号迷你巴士从八打灵再也到吉隆坡盘谷银行附近的金铺,“从家里取了一些笔就去卖给金铺的人,每支卖50仙,大概2小时以后,赚个10令吉8令吉,就用这些钱到附近的书店买书。”

他透露,那个年头吉隆坡市中心的书局林立,有世界书局、大众书局、商务书店、学林书店等等,“在书店泡到傍晚时分,才跟着下班的妈妈搭巴士回家。”这是他四年级就开始做的一件事,“打从那时候就养成买书、藏书的习惯了。”

从炮灰到YB
刘镇东:从未想过这奥妙路程

2005年,在澳洲取得荣誉学士学位后,刘镇东原来打算完成博士学位才返马,只是命运的转折使得他在欠缺一份奖学金的情况下,不得不先回国作短暂等待。

“回国后,我还自创一个名堂,那就是‘行动党总部研究员’。”他打算静悄悄的待上一小段日子,不久后,就再回到澳洲完成他的博士论文。

只是,冥冥之中有所安排,上班第一天,就到独立广场参与恢复地方选举运动的推介礼,结果,被警方逮捕而登上了报端,他回国的消息因此而公告了天下。

原来想要得到的奖学金没来,他惟有留了下来,随后到马来亚大学念硕士。期间,还得到了频频上电视台作评论的机会,拥有一定的曝光率,累积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未曾计划要在2008年的第12届全国大选上阵,当初心里只抱着念完博士才从政的念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在2008年那年的大选,他原本获建议上阵八打灵再也的武吉加星(Bukit Gasing)州议席,但碍于当时有其他人选,于是,有声音建议要他陪林冠英北上槟城闯关,“大家都说我还年轻,输赢无所谓,当砲灰也不打紧。”他抱着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北征沙场去了!

结果,3月8日当晚开票时,他以小刀锯大树的姿态击败时任民政党总秘书谢宽泰,当上升旗山国会议员。

与此同时,他庆幸自己走在历史中遇上了历史奇迹,“若然我留守在八打灵再也,也就无缘在首席部长兼民主行动党秘书长身边,看着行动党从一个‘永远的反对党’变成‘半个执政党’!”

他以“奥妙”来形容当下的心情与情景,“从未想过……”他依然冷静以对并妥当安排执政后该做的事。

2013年,他决定南下伐居銮,挑战捍卫国会议席的何国忠博士,上演师徒之战,最后的胜利使得外界不得不再次对他另眼相看,甚至称他为“政治屠龙手”!

活得像回自己
无惧北伐南征

10年后的今天,刘镇东迎来政治生涯中第3场巨战与硬战,是什么令他有如此勇气一再的偏向虎山行,提问及此,他突然忆及一则人生小插曲。

他透露,他的曾祖母是坐落在吉隆坡广东义山的千佛寺的发起人之一,那里的住持敬真师是其父亲的姑姑,因此许多的身教源自于其身。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及以前,千佛寺里骨灰瓮上的名字,“很多都是我父亲写的。”于是,他小小年纪就在一排排的骨灰瓮里,看到父亲的字迹之际,也看到人离开尘世以后,留下的仅仅是一瓮骨灰。

“一个人生前所拥有的权力、地位与金钱随之烟消云散。”这使得他不到10岁就拥有了凡事都得看开的体悟。

有句话说:“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这也解释了,他为何一再东征西伐的原因,“我不会想到位置或是权力,也未必得当国会议员不可,如此一来,在拟定与执行任何政治/竞选策略时,就不会被有形与无形的个人框框枷锁。”

“这一仗输面比赢面大,但万一历史奇迹出现,全民海啸出现的话,我就过关了!若然不是,我也毫无损失,不会贪恋官禄名位。”

此时,他又提到,过去十年来,他都不让身边的朋友或职员称呼他“YB”,不管当选前或当选后的他,他都只想活得像回自己原来的模样。

『马来海啸』预言者
他期待它的到来

这一回,其实也结合了在历史巧合的契机下,在大家都不看好的局势里上阵亚依淡,恰恰制造这个历史巧妙的是于1月7日公佈的“希盟执政后,马哈迪当第7任首相,安华当第8任”的新闻。

刘镇东说,安华坚持各党必须谈妥西马165个议席的分配,以确保公正党能够起到制衡的作用,才能向全国人民传达此讯息,“正是这个历史契机,希盟于1月6日傍晚完成了议席分配工作,晚上8点钟进行签约。”

整个过程中,亚依淡是最后一个解决的议席,“在大家皆认为不可能有赢面的情况下,为顾全大局,原本计划就是,放火箭旗织,让诚信党候选人上阵。”

到了1月9日,当《星洲日报》封面打出“行动党打亚依淡”的标题时,魏家祥的过度反应,挑起了他对这个选区的好奇心。

随之而来的动作,除了委托他人做民调,他也亲自到这个选区走一趟,并且与在地人见面,“到了1月18日,我决定建议自己上阵。”

感受到选民求变温度

除了观察到对手的反应到理性的民调分析,他说道“政治上的抉择,有时也得凭一些直觉。”此外,通过大量与民接触,哪怕是简单的一个握手,他都能感觉到选民求变的温度。

亚依淡的选民结构为58%马来选民,38%华裔选民,及4%印裔选民,他指出,在华人选民方面,他有能耐与对手一较高下,至于过半的马来选民,他对马来海啸有所期待。

作为“马来海啸”这个词汇的创始者,他笑言“现在人人都在讲‘马来海啸’,我要跟大家收版权了。”

他早在2015年观察到,马来人因为整个世代经济困顿而又因着巫统贪腐,已经刮起反纳吉风,这股反风最终可能终结巫统,因此端出了“马来海啸”这个字眼。当初,大部分人都用质疑的眼光视之。

然而,在这个词汇的背后,他更愿意看到的是,大马的政治工作者可以跳出族群政治的窠臼,把马来西亚人都看作一个命运共同体,用马来西亚人的政治话语来经营政治理念。

无论如何,他认为,这一届大选里,亚依淡的马来选票肯定有翻,但没有人会知道翻多少,若是翻超过15%则是肯定有望攻下此役!

领袖的历史角色
黑暗时刻做光明抉择

相较于升旗山与居銮这两场昔日战役,刘镇东坦荡荡地说,亚依淡这一战的艰难度与挑战度更大、更高了!无论如何,选情再怎么波涛汹涌,他始终处于良好的生命状态,“就是打仗,无负担的往前冲就是了!”

人因梦想而伟大,人生亦需要想像力,由于他说他自小爱阅读名人故事与传记,于是,好奇追问他是否曾想过以哪位历史人物作为标竿?

他直言,不曾有过如此想法,但他觉得“当历史需要你扮演一个角色,刚好你就在那个位置上,那就去做吧!”

此时,他忆起了2016年生病的那段日子。当时,他患上了脸部神经麻痺症(Bell’s palsy),长达10天不见人,他亦通过脸书告诉所有人,若是见到他,他没有微笑,请勿见怪。

在那段不能笑也没有笑的日子里,他阅读了好几本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年—1945年)的传记。

贵为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至1945年),小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3位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他向来偏爱罗斯福不是没有原因。

“在他上台之际,美国正处于经济崩溃的时刻,他在这关键时候推出的新政,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同时,重新改变美国政府的角色与地位,最终引领美国走在经济复苏的路上。”

亚依淡可改变局面

此外,这也使得小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当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扮演着重要历史角色。

他指出,临危授命当上首相的邱吉尔坚持不投降,不惜一切代价,力抗德军,赢取胜利。

“若是没有罗斯福和邱吉尔,德国纳粹狂人希特勒就赢了;这两个人扮演着改变二战结果、改变世界历史的角色!”在最黑暗的时刻做最光明的抉择,更美好的新局面必然在前面等候着!

从这段历史演进过程中,他有感而言道“领袖的用途是用在历史上的,最后评价一个领袖不是别的,而是他对当下的那个时代作出了哪些贡献。”

若是碰巧在那个时代、在对的时候,历史有时就需要有个领袖做些什么事情,以改变整个格局,他说道:“亚依淡是一场可以改变整个局面的选区。”此时,他改以广东话说:“刚好煮到埋嚟就做吧!”

跨越心的距离
当个全民领袖

从居銮到亚依淡的实质距离不过是20分钟的车程,但要从居銮移师到亚依淡上阵,“那个心里的距离是遥远的!”

心的距离往往只有一线之差,过与不过有时比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更难逾越。

“从一个相对华裔选民较多的选区,转换到一个巫裔选民占大多数的选区,这是一场跨越!”

然而,刘镇东认为,此时此刻,这场跨越是必然且必须的,“我希望自己是个马来西亚领袖,而非单单的华人领袖。”

他指出,在马来西亚天空下发生的生活与经济困境,不论是发生在华、巫或印裔小市民身上,他都能感同身受,“那都是我跟他们,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同经历过的生活事。”

自问从政要做什么?

他说,在看守首相纳吉的眼里,这个国家只有富人与穷人,却忘了还有很多人叫着“普通人”,“他们未必要你给他们钱,他们更想的是,用自己的能力去赚钱养活自己与家人,可惜,往往缺少了一个可以奋斗向上提升的机会。”

“许多经济拮据的人不是烂泥扶不上壁,只是欠缺一个友善的环境,而环境与国家政策是息息相关的。”

他自问自答“从政就是要做什么呢?那是通过好的政策,把大环境做好,交给小市民去生活啊!”

他指出,一个国家处于贫穷线的老百姓肯定需要政府来照顾,然而,其他的小市民则是由政策来打造优质环境,让每个人在起步点上是公平的,“大环境对小市民好,即是对有钱人好啊!”

在这片土地上,有钱、少钱、没钱的人都是一家人的大家,若是没有大家,哪来的国家呢?

与强人同一时代
创造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刘镇东与政治跟政治人物首度产生连接,始于他在人生最初就建立起来的阅报习惯。

“9岁就开始翻阅报纸了!当时,父亲每天都会买和看两份报纸,我也有样学样,每天都花上两个小时阅报。”

打开报纸,从封面读到封底,不管是政治、经济、国际、体育,或者是娱乐版,他都仔仔细细看一遍,他尝试理解纸上会跳动的文字世界,也打从那刻开始,他随着政治新闻而对大马政治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一切都仅止于纸上“见面”,但他不曾忘记,第一次看到行动党强人林吉祥的难忘时刻。

“那是1990年……”当时,在巴生光华独中念书的他,有机会随同老师与同学到国会大厦参观,“我只能远远、远远的望着他(林吉祥)……”

在遥望林吉祥的那一次之后,回到课堂上的他念念不忘这位反对党饶将,他甚至把后者的著作放在抽屉里,利用上课空闲时间偷偷翻阅,他老早就读了林吉祥的著作《马来西亚的计时炸弹》(1978年)。

直至1996年,他第一次与林吉祥面对面,“那一年是民主行动党最弱的时候(1995年到2008年3月8日之前,行动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低潮期)。”

折服强人的淡定

记得那年某一天,他出席了行动党在巴生池龙大厦内举办的一场英语演讲会。“现场来了20人,其中15人是党员,只有我们几个人是外人罢了。”

刘镇东记得,当天林吉祥的演讲主题是民主行动党的“Reform or Die”(不改革就死亡)。

当时,不到20岁的他敢敢对林吉祥呛声:“你的党都没有年轻人的。”

结果,对方马上回他说“Great men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年轻人,来奉献吧!”语毕,轮到他怔住了,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很了不起,“在面对我这种具有攻击性的批判,他居然还可以如此淡定回应。”

他折服于他的从容不迫、从善如流,当然,那时候的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在其往后的人生岁月里,与这位政坛强人同处一个时代,用过人的胆量去创造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在民主行动党全国总部5楼里,有个空间叫着“社会民主图书馆”,那里藏书三、四千本,不说不知,那都是刘镇东多年以来的个人藏书,一直以来,爱买书、爱读书、爱藏书是他阅读的三大核心,名符其实的“书痴”。

自四年级开始,其父亲就每个月给30令吉的买书钱,“他知道我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

在家里的经济未面临很大压力之前,父亲甚至曾经一次过买了1000令吉的书籍,这是他毕生难忘的一件“书”事。

另外,当他以24岁“高龄”负笈澳洲国立大学时,他每天可以阅读50到100页的书,这个阅读习惯维持了2年730多个日与夜,这样的阅读量是相当惊人!

他笑说,由于出国前在吉隆坡的活动量太大,以至于当他去到澳洲坎培拉这个土地比新加坡大十倍,人口只有新加坡的十分之一,袋鼠比人还多的城市时,“如此般宁静再加点寂寞的地方,正是阅读的好环境,那2年看了很多书,几乎什么书都看。”

再忙也要阅读

他声称,自己是一个很快就能投入到书的世界的一个人,“即使再忙,只要给我半小时的时间,我就可以走进阅读的状态了。”

如今,他已经无法维持昔日的阅读量,只能忙里偷闲,“多半会在车上翻阅,另外,每个星期都会腾出一个早上或是下午给自己静心阅读的时间。”

目前,他比较专注于经济与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书籍,这都有助于他在选区所要拟定与落实的大大小小方案。

对于这个重度阅读者,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形容他,最贴切不过了!

由于读得多,也造就他写得勤,他不只是出书,还有撰写部落格的习惯,也用文字来经营面书与推特,并且亲自撰写文告发给报馆刊登,次数相当频密,有时两、三天一次,有时天天都有文告要发,而内容多半围绕在国家政策。

分享此文章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二次起飞

如果安华首相领导的团结政府在经济思维上带领国人大胆突破,并且…
点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