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华公会在开着509大选后的大会,我自2008年起就认为“马华公会已死,国阵已剩下巫统”,所以向来不喜欢评论马华公会。但是,由于最近有很多“民主行动党是马华公会2.0”的说法,加上看到马华公会和马青大会在尝试寻找民主行动党2.0的方程式,还是要在这个题目上花些笔墨。
马华公会和很多华文媒体的评论有一个共同盲点,即希望联盟在第十四届大选胜利,是因为民主行动党煽动华裔的民族情绪而成。巫统和马来右翼论述也是如此相信:一切都是民主行动党动员“华人大团结”论述而成。
马青大会的荧幕上放“林冠英不是华人”、马青打算上街示威,还有常听到的行动党背叛华人讨好马来人的说法,清楚说明马华公会翻身仗的路径:动员华裔的民族忧虑情绪。
我只能说“祝马华公会好运。”因为这是对过去十余年马来西亚的政治史最大的误读。马华公会作为新的在野党,走上以华裔族群情绪作为动员,巫统和伊斯兰党则以马来人穆斯林的情绪动员群众,最后是这个国家的不幸。
马华动员华人情绪、巫统-伊斯兰党动员马来人情绪,在马来西亚多元族群议席占大多数的制度下,其实不是一个准备重新执政的策略,而只是一个制造族群对立、“趁机博乱”的捣乱乃至骚乱策略。巫统-伊斯兰党-马华公会并没有打算要通过民主选举击败希望联盟,而是寄望通过煽动各自族群的情绪怒火和仇恨,缩小希望联盟政府改革的魄力和政治空间,最终在情绪的怒火被非民主选举途径推倒。
从1999年的替代阵线、2008年的民联到2015年成立的希望联盟,多元族群政治联盟通过民主选举争取最大支持成立新政府,是当时在野党联盟的共同基础。
很多陷入族群思维的人忘了,希望联盟就算曾在绝地中,都把政治斗争建立在要在民主选举中获取支持。2004年大选惨败后,我于2005年从澳洲留学回国,最早投入的就是协助安排民主行动党、公正党和当时的伊斯兰党开明派三党领袖于2005年7月在波德申密谈,最终决定成立净选盟BERSIH,动员多元族群民众争取公平的选举。
我在澳洲国立大学的荣誉学士论文,是研究伊斯兰党从1998年安华事件到2004年大选的派系竞争与论述。其实,从1998年安华事件至2015年伊斯兰党正式分裂的十七年间,关键在于有一组保守派领袖安于在吉兰丹州和登嘉楼执政,对全国执政没有兴趣,在宗教和族群议题上选择最极端和保守的立场满足忠实支持者;另一组开明派领袖则坚信,要在选举中打败国阵,就必须与其他政党结盟,也必须争取非马来人的支持,也相信只有在选举中打败国阵,才能启动马来西亚的政治与经济民主化。
马华公会的前途在哪里?我于8月在ASTRO与魏家祥的电视辩论上说,如果我是马华公会的领袖,反正马华党产和钱多,我将招揽凯里以及所有拒绝巫统-伊斯兰党种族政治的巫统和伊斯兰党领袖,加入马华,也委任凯里成为马华总会长,开启与希望联盟在政策上竞争新政治。
巫统与伊斯兰党不与纳吉切割,而只是煽动族群情绪的政治,是可以煽动起一些人、点燃熊熊烈火毁灭国家,但是进入选举,是无法赢得足够的选票和议席。原因很简单,第一,大部分马来人不会支持极端的政治行为;第二,大部分非马来人也不会支持极端的政治行为。
纯粹靠煽动马来人情绪如果有效,巫统就不会在2008年、2013年和2018年都每况愈下,如果纯粹靠动员族群的愤怒和恐惧,诺奥马或者嘉玛早就协助巫统赢得雪州政权。
民主行动党打从创党以来,就没有打算当马华公会,我们没有打算成为华人政党,也没有打算成为任何族群的政党。既然过去50余年没有打算成为马华公会,现在执政以后,更没有必要成为马华公会2.0.
反而,如果当下的马华公会要重新执政,就要明白民主行动党从安华事件以来的过去20年做了什么,要明白民主行动党和希望联盟,几经辛苦维系多元族群政治联盟,确保赢得跨族群的选民支持成立政府。
马来西亚是否能够有真正的两线制,关键在于新的在野党有没有打算都秉持民主选举竞争的精神,在政策上挑战希望联盟政府,而不是通过巫统-伊斯兰党煽动马来人情绪、马华公会煽动华裔情绪的两手骚乱策略。这样的骚乱策略,只会毁灭这个国家。
马华的2.0,如果可以学习民主行动党的民主立国和多元族群联盟政治,马来西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