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来西亚之于民主行动党的挑战

政府是否稳固和具备公信力与否,关键在于执政联盟各党是否稳定、严守纪律,以及有清楚的方向和决心。

承上,我要谈一谈民主行动党在马来西亚政治转型中,从“永远的反对党”蜕变成今天执政联盟一员的过程里,究竟面对着怎么样的艰难和挑战。

(一)从杂货店到大超市

在2008年政治海啸之前,行动党只是一个人数不多、全靠早期领袖和党员默默耕耘支撑下来的小党,在各级政府都几乎没有执政的可能性。

以前的行动党虽有林吉祥和卡巴星等杰出的领袖广受人民支持,但同时因为处在“永远的反对党”的处境,党内的人才库却相当有限。

今天的行动党已是联邦政府和多个州政府的执政党之一,人才库也会随之扩大。

我们今天的挑战在于要如何经营一个大党,况且现有的党员来自不同的背景,其中很多都不曾经历过行动党早期困境的磨练和洗礼,没有经历行动党从逆境中奋起的精神。

(二)从独奏到大合奏

早期作为“永远的反对党”的行动党,并不太需要有一套经过协调的政策框架。

以前的行动党善于点出国阵政府在施政上的问题和不妥,每一位议员都是优秀的独奏者。执政后,行动党全体领袖理应是一个展现大合奏的乐团,提出清楚和一致的政策思维。

社会大众和希望联盟友党都期待,行动党在政府政策方面的立场能够有所协调。

(三)从媒体政党到治国政党

在国阵威权时期,在野党没有任何参与决策的空间,只好透过媒体针对各项议题发表意见。

我一直倡导在国会成立更多的委员会,为后座议员、反对党议员提供一个参与共治的环境和平台。

无论是全国、各州、城镇乃至乡村层级,行动党各级领袖今天该做的,不能只是纯粹在媒体提出问题和弊端,而是要成为解决问题者、甚至是提出愿景的治国人才。

(四)20天与20年的视野

作为政府,我们要解决未来20天的问题,同时也要有20年的眼光看待所有问题,因为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必须把长期的因素纳入考量。

行动党与希望联盟友党的领袖们都需要了解如何在做每一步决定前,与友党、公务员、公民社会和企业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我们也要让社会明白政策抉择的阵痛,接受未必完美的艰难方案,才能为全民带来真正的改变,并且多数人接受的改变。

(五)行动党或希望联盟?

行动党与其他希望联盟友党都一样,没有任何一党可以单独执政。

在我们要求友党依据联盟精神共同执政的同时,行动党领袖也要努力确保联盟的有效运作,并且在决策时除了考量行动党的利益外,也以希望联盟整体的利益作为出发点。

我们当下的挑战在于如何把希望联盟的精神贯彻到各个层级,促进友党之间的互相尊重与合作,并以希望联盟作为本位来思考和运作。

(六)行动党作为非种族政党

巫统与伊斯兰党持续把行动党妖魔化,也借此攻击希望联盟的马来领袖,以便马来选民拒绝希望联盟。

可悲的是,行动党在希望联盟的一些伙伴也要求行动党只专注在非马来人事务就好。

更糟的是,行动党内还有一些同志依然从种族政治的框架思考,希望行动党扮演代表非马来人社会发声的政党。

希望联盟没有办法比巫统“更马来人”、没有办法比伊党“更穆斯林”、没有办法比马华“更华人”,也没有办法比国大党“更印度人”,种族框架会让希望联盟无处可去。

因此,行动党和希望联盟必须找到新的论述和愿景推崇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跨越现有的籓篱,让国家回到正轨,以阻止极端主义的思维侵蚀公共论述的空间。

(七)全民共同利益

很多马来西亚的政治人物都有两个迷思。第一,马来人大部分居住在乡下;第二,马来社会与非马来社会在文化上有所差异,因此不会有共同的利益。

最新的数据显示,78%的马来西亚人和70%的马来人居住在城市,直到大选才回到乡区老家投票。马来人已不再是乡下人。

许多民调都有同样的发现:所有族群最关注的议题不外乎工作、薪资、生活成本、社会流动机会、孩子的教育、有尊严的生活,以及社会安全网。这些大家关心的共同利益,也团结了各个族群。

事实上,团结我们的事情,远多于分裂我们的事情。行动党作为希望联盟政府的一分子,必须与友党携手,就这些全民共同的利益提出具体的政策改善方案,给马来西亚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恭祝民主行动党成立53周年,生日快乐。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刘镇东于2019年3月18日民主行动党53周年党庆发表的文告。)

分享此文章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二次起飞

如果安华首相领导的团结政府在经济思维上带领国人大胆突破,并且…
点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