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要恭喜中华小学董事部完成建设教学楼与综合礼堂的壮举。
今晚,我要谈谈多元族群社会中的文化自信与互信精神。
2018年5月9日改朝换代,给了马来西亚一个新生机会。过去二十年,马来西亚在各方面都停滞不前。我们现在要以二十年的眼光,建设新的马来西亚。
无论是体制改革、经济改革、国防和安全,又或者文化与认同政治,我们需要新的想象、新的观念和新的想法。
过去,马来西亚是靠恐惧因素来进行族群分而治之的治理模式。特别是操弄对他者的恐惧,马来人怕华人,华人怕马来人,诸如此类,尤其在文化领域。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各族对自己的认同缺乏信心,也因此视他者为威胁。华裔担忧马来官员要消灭华人文化;马来人担忧华人想尽计谋支配马来人。
当然,也有政治工作者和媒体依靠成为族群英雄而成名或者扩展报章销路。
马来西亚如果要稳健走向未来,我们就需要建立互信。
语言多元是马来西亚的共同资产:很多马来人能说各种方言,如吉兰丹话、爪哇话等。很多华裔和印裔也能操各种方言,如今大部分的年轻华裔和印裔都能说流利的马来语。华小大约有15%非华裔学生,有些在华小就读的马来人也能很好的说华语。我在槟城认识好些会泰米尔文的华裔。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语言配搭。多语是马来西亚人的“天赋”。
让我们想象有那么一天:所有马来西亚人都能掌握马来文和英文、许多马来人也能掌握华文、部分华裔可以掌握泰米尔文,也有很多人掌握伊班语、卡达山语等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了多语人,而掌握多语成为马来西亚国民的共同特质,恐惧他者的旧政治便将消逝。
最近关于爪夷文的喧闹,是令人遗憾的。民主社会里,不同意政府的任何决策,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不同的意见,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虚无的假消息和无知上。
该议题从《星洲日报》根据教师的讯息,以头版炒作议题开始。
经过长期的分而治之,我们的社会不仅缺乏互信,也对彼此的文化没有深入的理解,甚至没有多少基本认识 。可能因为“文”在中文有着“完整的语文”(language)的含义,很多中文读者以为爪夷文是另一个语文,“学校都够忙了,还要多学一个语文?“
爪夷文只是script,字母,而非语言。所以我们会说“tulisan Jawi”, 不会写成 “Bahasa Jawi”。中文是图像语言,马来文是拼音语言。马来口语一直都有,只是以前多以爪夷字母拼写,独立后则以罗马字母拼写。
四年级国文课本有6页介绍爪夷字母书法的艺术鉴赏,正如四年级的华文课本中也会有中文书法与学习文字历史来源一样,如此而已。
我在澳洲国立大学留学时,曾上马来文字学家已故Ian Proudfoot老师的古典马来文课,其中以六个星期学习爪夷字母,然后以爪夷字母阅读《汉都亚传》、《马来纪年》。这是我大学时期其中一段非常愉快的学习经验。看懂爪夷字母后,我还是同一个人,同一个身份认同,只是多一点新的经验而已。
我希望在未来的20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真正语言多元、文化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不是各族分开生活、各自恐惧对方、各自架起围墙,多元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多语人、多文化人,而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认同有信心,也信任他者。这样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认识、理解开始。
(国防部副部长暨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刘镇东于2019年7月28日在巴生中华小学教学楼及综合礼堂落成典礼的致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