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巴生莲花路感染群(Teratai Cluster),确诊病患多是手套制造厂顶级手套的员工,使得世界最大的手套制造商,如今成了国内拥有最多活跃病例感染群的工作场所。11月7日至今,这个感染群的确诊病例已经高达4千036宗。在11月24日(星期二)雪兰莪州录得的1千623宗新确诊病例中,就有1千511宗来自这个感染群,意味着莲花路感染群是雪州病例暴涨的主要“贡献者”。
这对业者人士和马来西亚来说,应该是个警示。我们能有多强大,往往取决于我们当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保护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包括外籍劳工。我们必须认真反思这个国家如何对待他们,同时重新考虑他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安排。
既然员工宿舍已经成为感染群爆发的来源之一,政府必须检讨相关安排。中短期来看,聘请外籍劳工的的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符合卫生标准与规范的住宿。客房与宿舍必须考虑空间、设计、设施和应对疾病能力等元素,避免再把外籍劳工安排入住狭小、拥挤、令人窒息的住宿,就如目前很多外劳宿舍的现况。
如果上述情况没有改进,那么这些弱势群体的宿舍,将会继续成为新冠肺炎传播的热点,并且可能进一步导致疫情大规模爆发。
长期而言,制造业有必要减少对外籍劳工的依靠。以下例子可以供我们思考如何踏出第一步。众所周知,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对手套和个人防护装备的需求大增,让手套制造商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开始有人呼吁对手套制造商征收暴利税。
相反地,我更愿意建议使用既有或全新的政策工作,来引导手套业者趁着手上有余钱之时,落实自动化和并以每月至少2千500令吉的工资聘请马来西亚员工。如果手套业者能为马来西亚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但能够长期推动更健康的经济成长,也能够在当下帮助国家度过疫情难关。
我们可以通过“萝卜加大棒”的两手策略,一方面通过奖掖鼓励厂家落实自动化,一方面通过政策来提高聘请外籍劳工的成本,政府将能引导手套制造业在未来几年内为马来西亚人创造成千上万月薪介于2500至4000令吉的就业机会,实现“自动化+马来西亚化”的目标。最终,这将能够打造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刘镇东于2020年11月25日发表的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