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思维应对新冠疫情

(一)全面封锁的行动管制令理应是政府对抗疫情的最后手段,绝不该作为第一反应。此时此刻下令全面封锁,就像是政府本能的膝跳反应。

(二)即便我们看到了疫苗的一些进展,新冠病毒仍然会在接下来的9至18个月继续与人类共存。政府要协助人民认清目前的状况,以便能不慌不乱地调整并接受之,避免在抗疫上出现膝跳反应。

(三)卫生部的操作模式,是聚焦在每日确诊病例的数字,这其实没什么意义。这些数字,出自于我们做了多少检测。如果我们做更多的检测和追踪,我们将会有更多的确诊病例,但这也更接近真实的疫情状况。

(四)卫生部以每日确诊病例的数字变化来衡量关键绩效指标(KPI),其实一点也不妥当。

(五)与其对确诊数字连创新高感到担忧,不如我们一起关注卫生部是否有做出足够的检测,并有效处理追踪工作。虽然近日我们每天都有超过2000宗病例,但我相信真正的情况会更糟,问题出在检测和追踪的不力。

(六)卫生部应该打破迷思,不是只有出现感染症状的人才需要接受检测。我们理应扩大公共的检测服务,除了与确诊病例有直接接触者之外,也让有意接受检测的间接接触者可以进行检测。

(七)我们也要把检测范围扩大到更多的囚犯,以及更多挤身居住在拥挤的宿舍的外劳。基于我国大部分的确诊病例来自这两大主要病源,我们应该优先正视此事,遏止病毒传播。

(八)PCR检测最好能在24小时内让受检测者知道结果。

(九)Antigen检测成本相对低,可以广泛使用。

(十)政府在检测方面也应纳入私人医疗领域,一起扩大检测力度,并为民众降低检测费用。

(十一)如果我们加强检测的数量,确诊人数自然也会随之飙高。我们不要为此感到害怕。我们看清楚事实,总比我们活在假世界当中来得好。

(十二)并非所有的无症状确诊者都需要用到医疗设备。把无症状确诊者通通送到环境欠佳、设备不全的隔离中心,人挤人的状况恐怕会让他们感染其他疾病。若他们有自己的空间,且不传染给他人,政府应允许他们居家隔离。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研拟标准作业程序。

(十三)只要新冠疫情一天未获解决,我们很难再谈人民生计或经济复苏。生命与生计只能取其一的说法是伪命题。如果政府要投入更多资源加强检测、聘请更多协助病例追踪的人员,或聘请更多医疗人员推行疫苗接种等等,我希望政府投入更多公帑抗疫,前提在于透明度和零贪腐。倘若花钱有助于压住新冠病毒的传播,我们就应该好好善用!

疯癫,在于重复着同样的方法,却期待着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应对新冠危机,我们迫切需要尝试不一样的方案!

分享此文章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二次起飞

如果安华首相领导的团结政府在经济思维上带领国人大胆突破,并且…
点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