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治理的新想法

当马来西亚的抗疫表现仍深陷泥沼之际,我们也还未脱离自2020年2月喜来登政变后波谲云诡的政治局势。相隔17个月,我们再次见证了一个非民选政府的诞生。而依斯迈沙比里更是我国短短三年以来的第三位新首相。

新首相在筹组新内阁时应该把握机会,委任有能力的部长协助他重建政府的治理框架。

我国沿循的西敏寺制度源自英国,其核心原则之一就是由国会制衡内阁决策。

同时,内阁部长之间除了秉持集体责任制相互支持,也应该通过内阁会议和“内建”的跨部门竞争与“对抗”形成相互制衡的作用。

依斯迈沙比里要避免重蹈国阵和国盟覆辙,就应该效仿希望联盟政府所立下的一些楷模。

一马公司丑闻之所以发生,主因就是第六任首相纳吉兼任财长,破坏了首相与财长之间、以及内阁会议相互制衡的机制。马哈迪第二次任相时摒弃这个做法,首相不再身兼财政部长,甚至也不再兼任其他部长职。他也将首相署辖下的经济规划单位(EPU)改为经济事务部,并交由另一个党派的领袖出任部长。

财政部长的角色可谓举足轻重,甚至不应由跟首相同一政党的领袖担任。如果能确保这一点,将有助于一个脆弱的政治联盟保持团结,唯有如此,那些支持组成政府的盟友才不会觉得自己被亏待。

慕尤丁被盟友唾弃、国盟政府最终分崩离析的原因之一,可以归咎于慕尤丁还活在“总统式首相”的美梦中。然而,首相兼任财长,或通过委任代理人来让自己担任实权财长、再通过首相署掌控经济规划权力的这一套做法已经过时,也不适合各党势均力敌的联盟政府。

首相署经济规划单位负责掌管发展开销,当中包括授予项目合约的裁量权,首相能借此施予恩惠来巩固自己的相位。新首相不应该继续这种安排,反之应该委任一位非巫统籍的经济事务部长。

我希望新首相不会采纳巫统青年团团长阿斯拉夫的献议,让巫统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出任财长,这样做只会加速恶化当前的政治危机。

慕尤丁在自己任期的最后一个月才委任副首相,在此之前他是以“群体”(cluster)概念来应对经济、安全、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社会领域的课题。新政府可以维持这样的安排,但如果能仿效印尼把“高级部长”改称“协调部长”,就能更贴切形容这些部长的职责。

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发挥相互制衡的作用,但如果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出现对立,只会对国家的治理造成严重影响。

经济领域可以由财长负责协调,在经济行动理事会里举行每周一次的“迷你内阁会议”,而国家安全理事会则负责协调安全与外交政策。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应视气候目标为核心目标,卫生部长则应该协调社会领域的课题,这将对马来西亚小市民的福祉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在此呼吁依斯迈沙比里展延向国会提呈由经济规划单位负责协调的《第十二大马计划》。此举有助于让包括在野党在内的更多单位商讨和提供意见。政府不能仓促通过这项计划,反之应该为马来西亚后疫情时代的重建做出完善的规划。

过去的首相主持多达25个的各种名目的“内阁委员会”会议。 这不仅会耗费首相大量宝贵的注意力和时间,首相也根本无法深入了解和探讨各个议题。

反之,首相应该在每周一、周二、周四和周五上午分别主持四场不同群体的“迷你内阁”会议。周三则主持全体阁员的内阁会议。四个群体的“迷你内阁会议”不应取代内阁的权力。

我们不指望依斯迈沙比里能实现所有重大的革新议程,但如果他能延续希盟政府的经济治理体系,至少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尽责的“后总统式首相”。

分享此文章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二次起飞

如果安华首相领导的团结政府在经济思维上带领国人大胆突破,并且…
点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