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公民政治

我希望以马来西亚公民的身份,而不是以族群的身份去参与政治。如果华裔能以公民的身份参与政治、巫裔以公民的身份参与政治,印裔、卡达山裔、伊班裔也是如此,我们就能说服更多人看到更多如就业、医疗、交通等公共治理的课题和政策,需要以跨族群的角度去共同解决。如今面对新冠疫情如此艰难的挑战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马来西亚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1.国阵各成员党一向来都自我标榜以族群身份参与政治,因为他们必须依靠操弄族群之间对彼此的恐惧来维系政权。

2.民主行动党自成立以来就是强调多元民族的政党,《文良港宣言》清楚阐明,民主行动党反对单一语文、单一文化的政策,也不认同以族群作为政治动员的单位。民主行动党希望走出一条中间路线,在经济上强调公平正义,在身份认同上则推动以马来西亚人的身份参政的共识。

3.过去,民主行动党的典型支持者以城市中下阶层非马来人为主。在70、80年代,许多中产阶级与半城乡、乡区的华裔中间选民因为“怕乱”而倾向于支持国阵。甚至在1995年、1999年、2004年大选,国阵都在相对中间与温和的“2020宏愿”号召下,得到超过一半的华裔选票。

4.因此,民主行动党多年来都致力于来打破华裔选民“华人必须支持华人、华人必须支持马华”、打破印裔选民“印度人必须支持印度人、印度人必须支持国大党”的迷思。一直到2008年的政治大海啸,我们才真正消除了这种迷思,并在2013年与2018年一再突破。同样的,今天的民主行动党可以通过理念、行动和交流让马来选民打破“马来人必须支持马来人、马来人必须支持巫统或者伊斯兰党”的迷思。

5.有许多政治人物,包括马哈迪、纳吉等马来政治领袖都有着两个迷思:第一,他们不愿相信马来中间选民的存在。第二,他们对马来乡区选民的理解有误。

6.马来中间选民其实一直都存在,反对党在雪兰莪自2008年起就得到约4成马来选票的支持。哪怕在2018年的三角战中,希望联盟依然在雪兰莪与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囊括了4成的马来选票,加上8成的非马来选票,雪兰莪最终赢下56个州议席中的52个席位,在吉隆坡直辖区则赢下11个国会席位中的10个。另一方面,柔佛、马六甲、森美兰在2018年平均有3成的马来选票,加上8成的非马来选票,希望联盟不仅顺利执政这三州,也在柔佛州史无前例的赢下56个州议席中的36个席位。这证明了马来中间选民的存在,也证明马来选民并不一定要支持巫统、伊斯兰党等传统马来政党。

7.很多人误以为乡区的马来选民都住在远离大城市的乡区,他们忽略了事实上有7成的马来选民都住在城市里,而许多住在乡区的马来选民离开城市也不过是半小时的车程。这些选民通过社交媒体和通讯软体接收与政治相关的资讯,他们不会轻易被巫统以“绑桩”的形式所掌控。

8.喜来登政变的确造就了“马来人大团结、98%马来人部长”的政府 。然而短短15个月后,马来社群内对国盟政府的批评是 #KerajaanGagal(失败政府)和 #DuaDarjat(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马来人大团结”政府这个说法失灵,直接让“民主行动党是罪魁祸首”的论述自动破产。

9. 我相信,在野党当下的局势不会比2017年底时很多人认为纳吉将会以三分二的多数优势继续执政时来得更差,只要我们能够团结所有力量,就有可能在第15届大选中再创希望。

10. 我个人对政治参与的热情,是从相信公共政策可以影响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开始。我相信可以通过政策改革,改善马来西亚所有阶层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包括:交通、医疗、房屋政策、薪资等问题。

分享此文章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二次起飞

如果安华首相领导的团结政府在经济思维上带领国人大胆突破,并且…
点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