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统“斗而不破”的戏码
- 25 6月 2021
- 政治

巫统自2018年5月大选、6月杪党选以来,就处于“斗而不破”的状态,至今已三年。
巫统自独立以来、特别是1970年代国阵成立以后,就是一党独大政权。在巫统说了算的年代,巫统主席只要掌握全国191个区部主席的大多数,就能稳坐首相宝座。一党独大的时代在第十四届大选后正式结束。
倒台以后,原任首相纳吉与原任副首相阿末扎希应当退位让贤,给新一代领导人韬光养晦,在来届大选再战江湖。纵观世界各国,执政党输了大选之后,通常都是政党换代的机遇。
然而,2018年是马来西亚第一次的政党轮替。纳吉与阿末扎希在没有预警下败选,也突然成了贪腐案被告,因此决定挟持巫统,当作本身的翻身战。
2018年10月起,巫统与伊斯兰党联手煽动马来人对希望联盟的不满情绪,并于2019年10月通过“国民和谐”(Muafakat Nasional)正式结盟。以纳吉和阿末扎希为首的巫统领导层,希望通过反希望联盟、反民主行动党的情绪动员,会导致希望联盟瓦解、巫统成为最大受益者。
但真正在暗中部署行动的其实是已经不在巫统最高理事会的希山慕丁派系。希山慕丁据说掌控巫统39名国会议员当中17位的支持(宜力国会议员辞世以后剩下38席)。2019年10月,希山慕丁、当时还在公正党的阿兹敏、以及带领15名巫统议员跳槽土团的韩沙再努丁策动政变,企图把民主行动党(42席)和诚信党(11席)从希望联盟剔除,在狸猫换太子,不换首相、不换政府的情况下,纳入希山慕丁派系的17席、砂州联盟的18席和伊斯兰党的18席。
十月政变没有成功,但成了2020年2月喜来登政变的范本。不同的是,2020年2月初,慕尤丁也参与了,更重要的是,阿末扎希插上一脚,宣称带着整个巫统参与政变。
阿末扎希临门一脚助慕尤丁完成政变、慕尤丁2020年3月1月就职。从慕尤丁3月9日宣布内阁名单的那一刻起,纳吉和阿末扎希就在准备下一场政变。从巫统当权派的角度,土团硬凑出来的人数只有31席(原土团6席、巫统跳槽过来的15席和阿兹敏的公正党派系10人),而巫统则有39席,何以土团包办所有重要的部长职,即首相、四名高级部长当中的两名名、内政部长等)。同时,不在巫统最高理事会、不属当权派的希山慕丁、凯里等占了超过一半表面上可说是属于巫统的部长职。
阿末扎希只能不断威胁慕尤丁,却不能动刀。只要一亮牌,阿末扎希就会露底:他不可能掌握所有38名巫统国会议员的支持。所以,阿末扎希在每一项争议,都号称他是巫统主席,代表巫统的意志。但是他从去年预算案期间假装要投反对票、或者“8月1日巫统退出政府”、“14天不开国会巫统退出政府”威胁,都只能停留在威胁。因为阿末扎希派系一退出,底牌掀开时,就会看到阿末扎希可能只掌握很少数的议席。
阿末扎希的战略目标是要在最快速度促成全国大选。从去年致函元首宣称巫统议员支持安华担任首相,到今年1月个别巫统议员宣布不再支持国盟政府到现在,阿末扎希的目标都是推倒慕尤丁、进入全国大选,以便他可以行使巫统主席签候选人委任状的权力,通过大选清党,把敌对派系的全部领袖排除在候选人名单外,也通过大选的洗牌,不再面对可能的牢狱之灾。
巫统内部各个派系明争暗斗,希山慕丁如果要成为巫统议员共主,还得和主流派领袖之一,也是目前政府位阶最高的巫统领袖依斯迈沙比里协商。
慕尤丁政府的此时存亡危机,其实也可能是巫统“斗而不破”的僵局的临界点。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马来西亚人于2018年打败了巫统的一党独大政体,才有现在巫统分裂的机遇。而巫统应该要参照印尼苏哈多执政时的执政党专业集团党(Golkar)和台湾国民党在政权垮台以后, 换代换人重组成为民主政治竞争中的其中一个政党。但是,如果巫统领袖幻想可以重新以“老大哥“的姿态执政,这样的曲目将不再。走向未来,所有的政党都得学习组织和维系联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