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声忧经济趋向快速致富-刘镇东:问题在于三

民间学者孙和声和民主行动党国会议员刘镇东皆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存在着务虚化的问题。孙和声且点出,我国经济有趋向“快速致富”的现象,刘镇东则指出问题在于“三瘾”。

孙和声(左图)说:“房屋产业的过度发展对国家经济不利,因为我们是把钱投入在非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实体性的工业技术提升并没有获得重视。”

他更举出美国金融风暴作为马来西亚经济的前车之鉴,并且认为马来西亚是个十分“幸运”的国家。

“在1980年代马来西亚联邦债务占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80%之多,更在1986年攀升至只比现今希腊债务略好的100%水平,幸亏在90年代经过脱售公共资产及从日本引进的劳工密集型工业才挽救了马来西亚经济。”

“问题是,我们能够幸运多久?有别于1997金融风暴前依靠出口和投资,我们现在的经济结构是建立在以过度债务建立以上的消费模式,而这是不可持续性的。”

孙和声是在昨晚受邀参与隆雪华堂社经委员会和燧人氏事业于隆雪华堂一楼讲堂举办的“知识分子与时代精神”讲座会发表评论。

推行最低工资方能改善

刘镇东认同孙和声的看法,并且延伸马来西亚经济结构问题于三“瘾”——过度依赖外劳、津贴及寻租活动。

“依靠外劳导致我们的中低收入阶层的工资被压榨,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温饱。汽油津贴则让我们失去竞争力,而寻租活动则提供滋生贪污的温床。”

他认为,要改善马来西亚经济的状况,只有实现最低工资,取代外劳的自动化工业和打破垄断集团对民生需求的控制,才能够让马来西亚经济回复应有的高水平成长。

上述讲座是配合马来西亚一代已故评论人“驼侠”许光道的政治经济学合集《宁我是灯》和政治学者潘永强新著《我们的时代精神》的推介礼举行,吸引约90位政经文教各界人士出席。

许光道潘永强见解前瞻

新书推介礼的主礼人李万千(右图)认为,两本新书作者对马来西亚政经课题都具有前瞻性的看法与见解,而非等事件发生了之后才发表事后孔明的评论。

他说:“许光道针对马化控股最富批判性的文章《不会生金蛋的母鸡》和潘永强对马华公会批判的逃离政治现象就是他们两人写作最佳的例子。”

“马化控股及合作社的溃败和马华公会前总会长翁诗杰对‘逃离政治’议论的肯定证明了他们对事情演变推测是正确的。”

许光道曾在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的1971年于南洋商报一连两个月刊登出“帮助马来人做生意”系列文章。

孙和声指出,许光道在以种族本位作为主要论述点的1970到80年代时提出全民角度来看待马来西亚经济未来趋势的发展,以证明知识分子的远见重要性。

他评述:“这是十分难得的,特别是在那个以华人本位出发大环境来看。”

由燧人氏事业出版的新著作为许光道《宁我是灯》和潘永强《我们的时代精神》的个别售价为RM24和RM22。

《独立新闻在线》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Harmonising ESG practices

In the 1970s, Milton Friedman tal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He argued that a corporation had only one purpose — to make profits for its shareholders. For ov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