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希望联盟在来届大选实现政党轮替,让马来西亚改朝换代,那历史一定会记下2017年7月14日这一天——一个化不可能为可能、化无望为希望的转捩点。
2017年7月14日,午夜12时30分,希望联盟四党领袖在人民公正党总部召开了一场记者会,正式宣布希望联盟的共同标志、领导架构,以及最初政策主张。
这个历史性的一刻,意味着四党克服了几项重大且艰难的挑战,得以成为一个更巩固的在野大联盟。这是一场四小时会议的完美句点,也是土著团结党与希望联盟原有三党(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国家诚信党)经历数月磨合的成果,更代表着二十年政治宿敌安华与马哈迪,及其各自势力之间的大和解。
重燃希望
希望联盟四党成功整合,重新点燃了打倒纳吉、巫统和国阵的希望。
纳吉政府也很明显慌了。巫统部长们一直重复以往的陈腔滥调,诬指民主行动党是希望联盟真正的老大,企图恐吓马来选民;而马华公会署理总会长魏家祥更好笑,说新的结构显示民主行动党”当家不当权“。巫统和马华公会之间的宣传,最好统一一点,不要自打嘴巴。纳吉则频频亲上火线出手攻击马哈迪,仿佛朝野位置对调,堂堂首相像足在野党在炮轰前首相。
希望联盟的巩固,也宣告纳吉自2013年大选以来对付在野联盟的三大策略,以失败收场。
505大选,国阵在纳吉的领导下,全国得票率并不过半。即使国阵掌握着许多执政优势,纳吉深知自己与国阵难以再次抵挡安华领导的人民联盟,下届选举恐怕必败无疑。
民联推举具备领导魅力和整合能力的安华,作为共同领袖和首相人选,全力迎战国阵。当时纳吉有两个选择可以应对在野党的挑战。第一个是依循民主和符合政治伦理的方案,也就是推动政治改革重拾选民的信心。然而,饱受一马公司丑闻缠身的纳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肮脏、恶劣和卑鄙的手段对付民联。
粉碎在野联盟
纳吉试图分裂在野联盟的策略包括:
第一,把安华送进大牢,除去巩固在野联盟的核心人物与首相人选;
第二,收编哈迪阿旺领导的伊斯兰党,并以种族和宗教为线分裂在野联盟(利用伊党炮轰行动党),同时安排伊党在来届大选制造多个三角战,分裂在野联盟的选票。
第三,由于核心的马来领袖(安华)已身陷囹圄,伊党也脱离了在野联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污蔑在野联盟是行动党/华人所主导,借此恐吓马来选民,并且操弄种族和宗教情绪拉拢他们的选票。
简单来说,纳吉希望摧毁在野联盟,让自己不战而胜。在2017的上半年,纳吉还沉醉在幻想之中,自以为是一艘不会沉没的战舰,可以继续在位多一个十年。纳吉自信满满,甚至想要撤换多个巫统资深领袖和诸侯,换上一批自己的亲信。
如果纳吉在2016下半年或2017上半年解散国会,国阵确实很有可能大胜。
从2013年5月大选至2015年8月BERSIH 4集会这段期间,在野联盟的马来选民支持度虽然有所流失,但大致上还算可观。直到2016年5月砂拉越州选,以及6月江沙和大港双补选之后,人民对改朝换代的些许希望就彻底被浇熄了。
收编伊党
倦怠、失望与绝望,这些感觉充斥在社会低潮中。
此前,安华在2014年尝试透过加影行动出任雪兰莪州务大臣,以期向全国展现执政才能,但随即遭到法庭、伊党、王室和其他政敌百般阻扰。安华最终在2015年2月10日入狱。
两天后,也就是2015年2月12日,亲民联的伊党精神领袖聂阿兹逝世,拉开了哈迪与纳吉/伊党与巫统结盟的序幕。
哈迪阿旺反对安华的加影行动,后来也拒绝支持旺阿兹莎为雪州大臣人选。2014年3月起,伊党与巫统在伊斯兰刑事法课题上公开合作,动摇了伊党与民联友党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基础。
自2008年大选后,巫统就一直向伊党伸出橄榄枝,以便巫伊两党组成非正式联盟,瓦解跨族群组成的民联,也粉碎政党轮替的可能性。
伊党留守在民联,很大程度要感谢聂阿兹力抗巫统的决心,以及党内进步的开明派领袖,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在烈火莫熄运动以后冒起,清楚知道伊党必须走向多元路线,与其他友党携手合作。
在选战中打倒国阵巫统的唯一方法,基本上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囊括各族群,包括沙巴与砂拉越人民支持的在野大联盟。
伊党开明派在2015年6月的伊党大会之后宣布退党,民联也正式瓦解。开明派领袖在同年9月16日另组国家诚信党,并与人民公正党和民主行动党在9月22日合组希望联盟。
马来领导真空
2015年初起,纳吉、刘特佐及一马公司的丑闻陆续刊载在《砂拉越报告》,《纽约时报》在2015年3月也有相关报导,顿时让全国震惊,纳吉也赶紧召见巫统各区部主席。
《华尔街日报》在2015年7月揭发,一笔多达26亿令吉的一马公司资金被汇入纳吉的私人户口,这让纳吉面对巫统的党内逼宫。2015年7月28日,纳吉开铡撤除了副首相慕尤丁、乡区及区域发展部部长沙菲宜,以及总检察长阿都甘尼的官职,原本担任国会公账委员会主席的诺加兹兰也被收编,受委内政部副部长。
慕克里于2016年2月被迫辞去吉打州务大臣职,奠定了纳吉牢牢掌控巫统的局势,但巫统菁英与无党派马来小市民的隔阂却越来越深,巫统严重脱离了群众。
无法接受纳吉贪污腐败的巫统领袖,拒绝被收编,但也知道自己无能为力。2015年杪,纳吉在马来选民乃至所有马来西亚选民的支持度已遭到重挫。
反对纳吉的马来人当中,出现了领导真空。
马哈迪的抉择
2015年8月30、31日的BERSIH 4集会,马哈迪两度现身在人群之中,尝试向公民社会示好,寻找整合反对力量的可能,但还是受到社运领袖的抗拒。
马哈迪在2016年2月29日退出巫统,并在2016年3月4日推出公民宣言,发起百万签名运动。
公民宣言运动虽然实际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马哈迪与林吉祥同台的画面却在全国激起了千层浪。在公民宣言推出的前一天,我与一位马哈迪时期的资深部长聊天,他说他在劝马哈迪,不要让林吉祥出现在首场记者会上,留待之后再做打算。在民主行动党党内,也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林吉祥的决定。
林吉祥和马哈迪都知道,他们俩必须找到合作的方式,整合反对力量建立一个更巩固的在野大联盟,才能应对纳吉的分化策略。两人起初受到各自支持者的谩骂,但他们最终也向大家证明了这个合作的必要性。
慕尤丁与马哈迪于2016年9月8日成立土著团结党,为反对纳吉的马来人提供了一个平台。
马哈迪很快就知道,要在来届大选胜出,各在野党的力量必须整合在一个稳固的联盟之下。马哈迪应邀出席2016年11月12日的希望联盟大会,并在致词时表达土著团结党加入希望联盟的意愿。当时其他土著团结党的领袖还在犹豫不决,想要同时讨好希望联盟与伊党。
2016年12月4日,吉隆坡有两场活动:纳吉与哈迪同台声援罗兴亚人,而马哈迪则与希望联盟的领袖一起出席民主行动党全国代表会议。两边的活动,似乎让政治重组以后的分界线不言而喻。
更稳固的希望联盟
土著团结党与希望联盟原有的三党在2016年12月13日签署协议,以“3+1”的模式合作。2017年3月27日,希望联盟正式接纳土著团结党,马哈迪也乐见其成,借由更稳固的在野联盟加强人民的信心。
希望联盟在2017年7月14日体现了在野党之间的大团结精神,重燃了人民的希望,这一切并不是凭空而来或理所当然的,而是各党之间进行了无数的协商和磨合。
希望联盟于4月30日在土著团结党总部、于5月31日在首要领导基金会、于6月9日在土著团结党总部、于7月31日在人民公正党总部,召开了四次最高理事会会议。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或讨论就恕不一一尽列了。
结盟的政党一般上是不同于彼此的,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支持者群体,否则大可组成同一个政党。1997年分裂的安华与马哈迪两大势力究竟会如何和解,以及人民公正党和土著团结党之间的关系,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希望联盟在6月9日会议陷入领导问题的僵局,马哈迪与努鲁依莎于开斋节期间在伦敦会面后,才找到了解决的出路。
在这几个月的磨合期里,每当我被问及希望联盟的状况,我都说我”多给一些时间“,让二十年的宿敌好好厘清恩恩怨怨,才能达成真正的大和解。安华与马哈迪的和解若是真诚的,至少会是一个激励人心之事,也是我们现在所感受的。
二十年宿敌的大和解
马哈迪与安华的共同领导别具意义,人民期待希望联盟能够完成政党轮替,让马来西亚重返1997年之前的黄金时期。
7月14日的会议,也是马哈迪第一次来到人民公正党总部,二十年前那里曾是反对马哈迪的大本营。
安华与马哈迪自1960年代末起,便是马来西亚政坛具备影响力的重要人物。马哈迪在1964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安华在1960年代后期是著名学生领袖,两人当时已经开始密切合作。马哈迪在513事件爆发后,致函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要其辞职下台,该封密函由安华相关的学生组织在吉隆坡大肆广发。
安华自1982年大选前一周加入巫统,期间被视为马哈迪最得意的政治门生,一直到1998年9月2日被开除那一天。
在过去半个世纪,安华与马哈迪各有各的基本盘,也有不同于其他政治人物的一套方式,能够吸引到中间选民的支持。即便他们已经下野,安华甚至还被关在铁窗内,当中仍有不少支持者还愿意为他们打拼甚至牺牲,追随他们的抗争。
纳吉并没有这样的铁杆支持者,凯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政治明星。人民可能会喜欢他们,但绝不会像安华和马哈迪支持者那样,把他们视为由衷爱戴的政治领袖。
没有任何一位马来领袖像马哈迪和安华那样,在如此强大的民意作为后盾。在马来选民痛恨纳吉与罗斯玛之际,安华与马哈迪结盟的双重影响力,可轻易填补马来领导的真空。
安华与马哈迪的政治生涯中,的确有被视为极端的时期,危及非马来人的利益。不过,两人也深获非马来人与中间选民的尊重和支持的时期。马哈迪当年提出2020宏愿,成为非马来人所能接受的首相。安华在1990年代,以及作为民联首相人选的时候,也受到许多非马来人的拥戴。
希望的来临
希望联盟的领导架构在7月14日出炉后,巫统部长们还是搬回老掉牙的说法,指民主行动党在背后控制着希望联盟,这是极为荒谬和好笑的言论。这样的指控并不能成立,巫统要面对的是马哈迪与安华共同领导的团队。
纳吉监禁安华、收编伊党,让在野联盟一度不振,但7月14日是在野联盟绝地反扑的转捩点。
马来西亚政治史再次进入一个最难以预料,却又最有希望的关键时刻。
(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暨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于2017年7月22日发表的分析文章,原文“Malaysia’s Turning Point”发表于8月份的《Penang Monthly》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