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联盟政府的百日新政

“百日新政”的概念源自于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1933年的美国正处经济大萧条中期,约有四分之一的劳动人口面对失业,罗斯福就在这一年接过了总统大位。在他宣誓就任之时,许多城市的银行已经被迫“休假”,避免银行因为民众恐慌挤兑而倒闭。

亚当科恩的《无所畏惧:罗斯福重塑美国的百日新政》描述了罗斯福如何在其总统任期的首100天,把国家带回到正轨。从许多方面而言,罗斯福新政可说是之后几任总统的治国共识,一直到1981年止于里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今天,许多改革主义者都深信罗斯福的百日新政,奠定了美国半世纪的方向。

希望联盟也提出了百日新政,共有十大承诺。许多人讨论的重点都放在新政府是否在百日内完成十项诺言。整体而言,我们已经实现了其中八项新政,而剩余的两项承诺——废除垦殖民债务及健康关怀计划——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研议和规划。

然而,过度纠结在细节并无助于我们了解希望联盟百日新政的意义。我们要以更高的视角,来看马来西亚这过去100天如何影响日后十年、二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国家发展。

百日新政究竟为国家的方向做出了什么改变,这才是我们应该最为关切的问题。

509,马来西亚人民造就了新马来西亚的诞生,实现了我国有史以来的首次政党轮替,让这个国家有了二次建国的机会。马来西亚的政权成功和平转移,可说是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从今以后,贩卖恐惧的选举手段不再凑效。

从今以后,马来西亚是个民主国家,选民不再因为政治立场而受到威胁和暴力对待,换政府并不需要付出流血的代价。这也警惕着希望联盟新政府,一旦失去了民心支持,便要做好来届大选重当在野党的心理准备。

马来西亚人民已经自由了。

在这100天,希望联盟新政府为国家的未来方向定下了基础,包括逐步落实制度改革、推行造福多数小市民而非少数窃国者的经济政策,以及让全民以身为马来西亚民族为荣。

第一,制度改革。第十四届大选是全民对垒纳吉的一场选举。当然,这并不只是针对前首相纳吉和夫人罗斯玛个人而已,当中也包括了他俩背后的集权制度,世界级盗贼统治的整个腐败结构。马来西亚人民透过选票终结了“总统型首相”的制度。

纳吉被控、首相署瘦身和权力下放、部分重要机构转移到国会辖下、更严格的反贪条例,以及新闻和司法等自由的保障,这些改革都能确保首相与政府的权力受到监督和制衡。

第二,惠及马来西亚小市民的经济政策。消费税是纳吉政府压榨小市民的累退税,“反消费税”一词也等同于反纳吉。消费税如今已经废除,我们正在对新马来西亚的经济模式做出更多摸索和想像,寻求保障小市民福祉的新经济。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经济将前往造福99%小市民的正确方向。

第三,马来西亚民族。第十四届大选的成绩显示,马来选民对于巫统与伊斯兰党的种族—宗教论述不为所动。无论投票支持希望联盟与否,大部分选民都对选举结果表示肯定和接受,马来西亚得以重新启航。

旧时代的种族—宗教政治,按照族群划分人民,漠视了每一位人民的主体性,族群决定着每个人的一切。

我们必须赋予新马来西亚一个新的定义。对我而言,我们至少要把自己优先看作马来西亚人。举例来说,我文化上是华人,但我政治上是马来西亚人,我以马来西亚的身份和观点参与公共事务。

希望联盟的百日新政,让人民感受到作为马来西亚人的身份认同,在未来几年甚至数十年内,塑造真正的马来西亚民族。

我由衷希望马来西亚的二次建国可以顺利完成,让所有马来西亚人民在未来的100天、未来的几年,以及未来的数个十年,都能享有体面的生活,并以自己的国家——马来西亚——为荣。

分享此文章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二次起飞

如果安华首相领导的团结政府在经济思维上带领国人大胆突破,并且…
点阅更多